“克里托,别忘了向医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献祭一只公鸡。”这是苏格拉底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
尼采读到这句话时说,这句话喻示生命是一种疾病,因而暴露了苏格拉底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周国平也说:“我曾怀疑一切超脱的哲人胸怀中都藏着悲观的底蕴,这怀疑在苏格拉底身上也应验了么?”
孔子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泰山要倒,梁柱要断,哲人也像草木一样,要枯,要烂啊!”从这句话中,我们也不难读出孔子的悲观情愫。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像苏格拉底和孔子这样的伟大哲人,应该能够超脱悲观的情绪。但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生从本质上来说是悲剧。”既然是本质性的东西,当然就不可能超脱。不管是圣人,还是俗人,每个人心底都有悲观的情结。所以,箫伯纳也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人生从本质上来说是悲剧,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得不到,就肯定都是悲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悲剧性的文学艺术或影视作品,更能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周国平还说:“我相信,每个正常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人生虚无的飘忽感侵袭。区别在于,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失却了行动的力量,有的人则以行动抵御悲观主义,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倒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的毒害。最凄凉的不是失败者的哀鸣,而是成功者的悲叹。在失败者心目中,人间尚有值得追求的东西:成功。但获得成功仍然悲观的人,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已经无可追求。失败者仅仅悲叹自己的身世;成功者若悲叹,必是悲叹整个人生。”
可见,一个人梦想未来、憧憬未来、相信未来,是多么的重要,这是让人避免沉溺于悲观情绪的“救生圈”。
人生最可怕的是,莫过于对未来的绝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