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电影 | 旅程终点

作者: 大胃爱吃牛腩粉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01:48 被阅读0次

    “……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这不过是幻觉,因为你可以看到这种幻觉有多荒谬,可是你又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受挫,很可怕。这部分仍存在我的身体里,我真的很努力让它们离开我。”

    ——戴维.福斯特.华莱斯

    《旅行终点》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电影类别为了方便记忆,我称之为“话痨片”。电影围绕畅销书作家华莱斯和《滚石》杂志记者利普斯基的五天的采访生活展开,引子是多年以后,华莱斯的自杀。

    自杀,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词汇,试想一下一位写出《无尽的玩笑》这部畅销巨作的作家,前途应当风光无限好,但是最终选择以生命的代价来从枷锁中解脱自己。

    “《无尽的玩笑》里写到一个人如何从着火的高楼大厦里跳下来,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摔下来这件事,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所以,当你想到另一个结局会很可怕时,那么从高楼跳下来奔向死亡,似乎是一种解脱的方式。”利普斯基如是说,火焰在逼近,浓烟滚滚,炽热的温度在逼迫你做出选择,可眼下只有窗外的万丈高空,这个对于心理的比喻着实恐怖,华莱斯的作品已经暗示了作家本人内心的敏感特质,预示了成名之后对事件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烦恼,不安,乃至精神状态的恶化。看起来似乎只是一名有着强烈社交恐惧症的孤僻作家对吗?因为精神病理而轻生,再正常不过了。

    并不是这样的,他被“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矛盾深深困扰着。

    诚然华莱斯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很开心的人,或许也有一定的社交恐惧,为此他还养了狗,他是一名普通人,至少他多次强调了这一点,没有普通人会不享受成名过程中的快感,然而伴随着成名,他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作品本身,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开始关注非作品本质的东西,严格意义上,每一个畅销书作家也并没有那么高比例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这真是非常讽刺。人们关注华莱斯的“畅销书作家”头衔,关注他的私生活,他的过去,在意是否和他们心目中那个光辉伟岸的形象完美重合。电影里《滚石》杂志的主编深谙公众心理,要求大卫一定要问出华莱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吸毒,现在还有没有吸毒,吸毒对他的创作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blahblahblah...

    作为朋友,利普斯基非常勉强了问了这个问题,可以预见的,华莱斯噙了一下鼻子,很是无奈与气愤,我猜他此刻的想法和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互相印证“...写出一本畅销书也许比写一本无人问津的书更悲哀...”。公众希望他是符合某个形象的,这样一个人写出的畅销书,是想告诉他们一点“东西”的,然而华莱斯自诩普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感受,把他自己映射入整本书的情节描写当中,筑造了一个畅销作品,他真的天才。但是天才自己却不一定真的如公众所推测的,咬文嚼字地给你传道解惑,这并不是华莱斯的本意。(这让我想到从前倍受诟病的阅读理解答题框架,简直就是臭不可闻。)作为普通人的华莱斯,听说人们的点评,有时候也会虚荣的去享受,心里煞有介事的想“嗯嗯,或许我就是想这么说的”,但是他又清楚地明白,深渊里有双眼睛也在看着他,他知道的,这并不是他想表达的,畅销书的发布让华莱斯发现了更多不懂他的人,这让他痛苦,变得更加孤僻了。然而在心灵与深渊的相视中,公众的声音越来越大,犹如绷直的丝网,裹住了整个心灵空间,无法逃脱。

    华莱斯真的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或许作家这个行当也强化了这个特质,作家被要求能够随时随地沉浸入自己所编写的某个情节中的某个人,拥有那个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做出那个人在那个时候应该表现出来的样子;在其他时候,又需要随时跳出躯壳,以上帝的悲悯无情的视角去看透所有表象里面的本质。长此以往,作家本人会变得看透百态,但又异常的绝望分裂,淡漠生命。社会的噪声,心灵的不安让他如此敏感的神经一次又一次遭受阵痛,抑郁缠身,最终,如此一位天才作家就此去世,当真扼腕叹息。

    逝者安息,最后再次安利《旅程终点》,你会看到很多人生大实话,还有两位男主精湛的演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赏电影 | 旅程终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jl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