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忌讳说死字,觉得不吉利,有损运道。个人觉得这还是比较迷信的。
死,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每天都成千上万的人生,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死由命,不分贵贱。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轻生,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还是不可取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一直认为人生在世我们要为自己而活,但是我更认为不能一味的只追求自己的自由,而丝毫不顾虑亲人的感受。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父母而言是非常沉重的伤痛。
可是现实生活中,轻生的比例逐年增高。前阵子一个小男孩,在母亲的责骂下毫不犹豫的跳下黄浦江,结束了自己十几岁的生命。
我不知道这个母亲该是何等的自责和悔恨,要如何去接受这个没法挽回的事实,又会为今后的生活增添多少的痛苦,然而逝者已矣,生命只有一次。
对于孩子而言,死,真的是解脱么?原本他可以去拥抱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在投江的几秒,这些都变成了泡沫,消散开来。
假设人生真的有轮回,那么死能解决问题么,今日的解脱,来世就不会有悲苦么?很显然,不会是这样的,每个人走来,或多或少都有过不愉快的体验,过去了,也就没什么。
有些时候,生活中的不愉快,也会让我恨不得死去,好以此来逃避那些我不想面对的问题,然而一缕阳光透过窗台洒在我身上,我似乎又有些迷恋。
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很多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时光和有趣的灵魂,这些我都想要去尝试,去体验,我不甘心就这样停下脚步,撒手人寰。我一直相信,生命的魅力在于创造,而不是毁灭。
当有一天,我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疾病把我带去另一个世界,可能我并没有为这个社会做多少有用的贡献,但是我一定去过很多的地方,做过很多美好的事情,而不是在绝望中轻生,又侥幸的相信来生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我特别喜欢冰心奶奶的一句话,她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我今生已是满足。”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想法,我觉得,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敢于去挑战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自然而然会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就像我们得到一件喜欢的物品,我们很自然的就会开心,会产生幸福感,如果这件物品是我们自身努力所得到的,那么这种幸福就会更加强烈,往往还会伴随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内心充实又丰富。
挫折是一时的,死亡是永恒的。自己选择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看起来都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是因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掉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是不是太过草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