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到了“耳顺”的年龄。从出生到现在,在我们这座美丽城市生活的经历,可以分成两段,前三十年在城北,后三十年在城南。
有时候回忆,就象童话里的故事老桂林都知道,以十字街为界,往北叫城北,往南叫城南。我小时候住在北门外的市食品公司宿舍,叫北极路西一里。三十年前,我的生活范围基本在城北。89年,我考上市直机关的一个单位,过了两年,单位给分了一套福利房,以后的生活范围都在城南了。
这飞翔的白鹭会带去我的心愿吗也许,上了点年纪吧,在城南生活的我,老想着曾经生活在城北的往事。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出发了,一路往北。
刚过十字街的红绿灯,我就想起对面街上有一座桂花酒楼,旁边是座电影院,如今都被拆了,被新建的大楼代替。三十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是在桂花大酒楼办的结婚喜宴,那时的我个子瘦瘦的,还戴副眼镜,与妻子一起在酒楼门前迎接前来祝贺的亲朋。现在,我的儿子都三十岁了,日子过得真快啊。有点遗憾的是,桂林因桂花得名,好好一个桂花酒楼的名字,却未能保留下来。
看到挂满枝头的桂花,就想起我曾经办结婚喜宴的桂花酒楼过了桂花酒楼的老地段,就到了一个红绿灯口。左边是乐群路口,右边是王城西门。桂林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此处为藩邸。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此后经历了14代靖江王。如今,城墙及四个城门依然完好。
王城景区内的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南天一柱”之称的独秀峰就位于王城内,它是王城景区不可分割的部分,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独秀峰的岩石上有许多石刻,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迹题刻就出于此。登306级石阶可至峰顶,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我曾经和同学一起多次登上去,在这里可以观赏全城景色。每次登顶,我都有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感觉。
再经过一个红绿灯,走过原地区专署大楼的所在地,就到达师大附中的后门。说是后门,当时我上中学时,其实是学校的前门,要迈上一个大坡,才能进入学校。学校位于宝积山下,有的教室就建在半山腰。我们学校对面还有一座山叫老人山,与学校遥遥相望,我们上体育课时,常常以登山作为课堂内容。后来学校搬迁到北边的八里街,这里成了民办的宝贤中学。
我和同学在校内合影,后面是老人山骑车一路往北,我到了东镇路口,向右转一个弯进了东镇路。这里的变化最大了。原先东镇路旁是一大片的居民区,还有几个工厂,在98年底开始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中全部搬迁了。这里被深挖成一个湖,叫木龙湖,是两江四湖建设的一部分。桂林的两江四湖建设,恢复了古时候城内湖泊相连的面貌,连通了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与漓江、桃花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城水系。东镇门的古城墙下,修建了一个船闸,来自内湖的游船,就从这里进出漓江。
古代的东镇门走出东镇门,到了漓江边。这里有一段青石板路,完全是我小时候走过的样子。骑车经过驿前街口,我停了下来。街口对面的漓江上的蚂蟥洲,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有一次上游青狮潭水库放水,漓江水猛涨,我的好友金生差点被淹死。
驿前街口,有一座港务站的三层老楼,还竖立在这里,已经很陈旧了,但见证了历史。过去,桂林的水路很发达,许多商船载着粮油、茶叶、布匹等,来来往往,港务站就负责管理这些事务。如今,它的职能已被别的部门取代。
港务站宿舍老楼,那年头算是好房子驿前街已不是原先的模样,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两旁低矮的房屋变成了高楼,一点找不到我小时候的感觉了。原先在驿前街,许多人家做面条卖,面条就凉在竹杆上风干,一阵风过去,面条随风舞动。如今,这一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驿前街完全变了样走过了驿前街,就到达了北门口。北门口,夹在两座山峰之间。以这里为界,往南是北门内,往北是北门外。北门外路口的东边是北门消防中队,还有几幢旧屋,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房子。西边在鹦鹉山下,有一条叫北极路西一里的小街,市食品公司宿舍就在这里。我父母都是食品公司职工,我家就住在公司的平房宿舍里。
北门口的老房子,保留下来是文物了记得我家门口有一口大池塘,从这里望过去,可见大街有一排低矮的房屋,其中有几幢还是吊脚屋,高高的柱子的一头立在水里。这排房屋,大都是居住兼手工作坊,有打铁的,有理发的,有卖日杂货的,还有一家出租小人书的,我时常来这里看书。
后来,这口池塘被填平了,起了高楼,建了电影院。我家所在的一排平房,也被拆掉了,连同食品公司的大院子,被一家房产公司征收,建起了高楼。我小时候印象里的景物,被抹得一干二净。只有那北极路西一里靠山边的几间旧屋还在,唤起了我童年残存的记忆。
我家曾经的平房被高楼代替离开我年轻时曾经住过的地方,一路往北,来到我就读过的小学。小学原先的名字叫北极路小学,文革中被改名为朝阳小学,以后小学又升级为初中,被命名为十四中学。
到这里时,已是中午一点钟。我把共享单车停在学校门口的街边,就想迈脚进去,不料被学校守门的保安拦住了。我跟他解释说,我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想进校园里看一看。他看着我急切而真诚的样子,就放我进去了。真是旧貌换新颜,我上小学时,低矮的教室和办公楼全不见了,见到是一幢幢新的楼房,曾经有一大片草地的地方,成了铺满水泥地面的运动场,连那座庙宇改建的一大礼堂也不见了踪影,好在校园中央的一棵大树还稳扎在这里,风吹着树叶在“沙沙”地响,仿佛在叙述过去的故事。
好在这棵大树还在,找回了我童年的回忆从学校返回,我不想再骑车了,索性沿着以前放学回家的路走一次。走了一段,有点饿了,到了一家馄饨店,点了一碗馄饨吃。记得小时候,街对面有一家米粉店,上学时常到那里吃米粉,素粉几分钱一碗,有时好想吃一碗有肉的米粉,但是要多花几分钱,我舍不得吃。
吃饱了,精神足了,又继续走回去。一路走,一路有回忆。记起一件趣事:放学的路上,男同学走在马路的一边,女同学走在马路的另一边。女同学不愿意同男同学走一路,是因为有顽皮的男孩子揪女孩子的小辫子,还讲一些女孩子认为是二流子的话。可是,小学毕业那天回家的路上,男女同学照例在马路两边走,不知那个男同学带头,大声喊自己心仪的女同学名字,我也跟着喊了,喊着喊着,脸都红到脖子根。怪啦,我们这边在喊,那边的女孩们倒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开,而是低着头在笑,有的还向这边招手。
就这样走着,想着,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我原先在北门住过的地方。时过境迁,世事沧桑,一转身,已不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网友评论
越是往前走
越容易回头看
文字的意义也于这样的回忆
忆往昔峥嵘岁月惆,青春时代的回忆,非常感人。
对没有方向感的我来说,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只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