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骂,还黏人,幼儿的这个行为很有意义!

作者: f2e8fa5fabfd | 来源:发表于2016-06-12 11:49 被阅读22次

    ——才少原创

    或许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的这种现象:三四岁之前的孩子,在他很调皮捣蛋的时候,无法无天很过分的时候,你训斥他甚至打了他,他哭的厉害,反而会黏着你,就算你推搡他,他也不离开,反倒是黏你更紧了。于是父母一心软,不禁安慰起来。这么一个互动,便是一个完整的关系链接。

    有实验表明,这只限于孩子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孩子与相对生疏的人没有这种情况。

    1

    这里面很有意思,有位妈妈给我讲:她两岁半的女儿抓住她的头发玩,使劲的拽,拽的她很疼,还哈哈的笑,她说放手宝贝儿,孩子不听,也掰不开手,于是这位妈妈就打了女儿。女儿哭了,她做出很疼并生气的样子,推开女儿,女儿哭着不仅不离开,反而更紧的依偎着她。她心疼了,把女儿紧紧的搂在怀里。

    为什么孩子会有被打还粘人的现象呢?这个可以追溯到更早,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当婴儿想吃奶就能吃到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好妈妈,当想吃吃不到的时候感觉到的就是坏妈妈。于是初始态的好坏妈妈同时印在了内心里。为二元论的认知发展打下基础。那么这件事情,孩子抓拽妈妈的头发时,他心中就是好妈妈,被妈妈打时心中就出现了坏妈妈,投向妈妈的怀抱又是在找他的好妈妈,我们可以理解为吃奶、妈妈拿开奶嘴乳头、婴儿又找寻的过程。

    很关键的一点是被妈妈打了,他除了疼之外,更多的是恐惧,害怕妈妈生气把他抛弃。他小小的内心是很矛盾的:那么爱他的妈妈竟然打他了,和之前的形象完全相反、判若两人,所以他有愤怒恐惧和被抛弃感,会粘人而委屈的哭好长时间,或断断续续的。是非对错在孩子内心的分化初步形成。

    2

    姑且不去评论这位妈妈做的对不对好不好,这个互动起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婴儿的心中,爸妈是绝对爱他的,无所不能的,会把自己当成这个世界的中心,有一种想干嘛就干嘛的感觉。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的分清好坏,也就是认知的二元论。但是妈妈在他心中还保留着他可以为所欲为的感觉。潜在的逻辑是:你若足够爱我,就可以接纳我的一切,包括我凶狠冷酷的对你,打你骂你你都要接受,这在不成熟的女孩谈恋爱时经常有这种情况,不断的挑战男朋友的承受底限。于是就有了抓妈妈的头发的那一幕。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判定他不懂事。他潜意识里是在试探边界,并在练习对方反应后的回应模式。

    妈妈的一巴掌阻止了孩子的这个行为,用行动告诉他这是不好的,妈妈会疼,很难受,孩子在心中第一次有了界限感(模糊的感觉,成人的定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受欢迎的,尽管可能伴随有心理创伤的产生。

    但是妈妈随后又把孩子搂在怀里,给予安抚,再一次用行动表明,虽然妈妈打了你(我们不主张打孩子),但是妈妈还是爱你的,这是关键。

    3

    不仅人类,你会发现动物也这样,幼崽狮子和狮妈妈玩闹,对着妈妈又啃又抓,狮妈妈开始没什么反应,到一定程度了它会猛的冲击一下幼崽,幼崽楞楞的怯怯的,过一会又蹭过去,温顺的与狮妈妈相处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3岁的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可以说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认识很多小朋友,学会和他们以及幼儿园阿姨们相处,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并且开始逐渐的接受一些规则,明白一些事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都强调的人的“社会化”基本上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经历一些适当的挫折是很必要的,他会更好的适应这个入园阶段。并为将来一步步的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精英私人心理顾问:才少高占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打骂,还黏人,幼儿的这个行为很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p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