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快乐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或得到多少,而在于你的注意力被聚焦了多少或聚焦的程度如何。
当一个人瞳孔发亮的时候通常就是他或她幸福快乐的时候。相反,当一个人瞳孔涣散的时候通常就是他或她感觉最无趣,甚至生无可恋的时候。
由此推论,拥有的或得到的东西过多时,必然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当稀缺的注意力像散胡椒面一样分散在太多东西上时,每个东西都必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这样的生活又岂能有幸福与快乐可言。相反,当舍弃很多东西,拥有很少东西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必然会发生聚焦。当一个人经常有瞳孔发亮的感觉时,他的幸福与快乐又能少吗?
康德哲学在认识论上所做的哥白尼式改变,即认识论的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改变,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借用这一认识论上的日心说,人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拥有或得到的东西,而在于注意力如何分配在这些东西上。在这个系统中注意力是中心,而不是为注意力注意的东西。所以东西少了反倒更能带来注意力聚焦所产生愉悦,相反,东西多了则会带来注意力分散带来的困扰,甚至灾难。
有一本叫《注意力商人》的书提出了一个观点: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罗振宇也曾提出了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其实说的都是商业世界中对永远都稀缺和不够用的人们的注意力的争夺。
那么反观个人世界,同样存在着一个注意力的争夺战。但在个人世界中我们不是跟别人争,而是跟自己争,而争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争,就是直接去掉那些能去掉的东西。让个人真正重要的东西,面对在个人世界同样稀缺和永远不够用的注意力时,没有别的东西与之相争。
在商业世界聚焦注意力带来的是利润与财富,在个人世界注意力聚焦带来的是幸福与快乐。虽然场景与结果不同,但其底层的逻辑大致相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