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章中,我们讲到了“美”的性质,大家都知道,评判一个物体是“美”或“丑”来源于我们的看法,即态度。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物体,看法有多种,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这些态度可归为三类:科学的、实用的、美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真、善、美。
譬如我现在在南方的小城,窗外下着接连不断的春雨。
气象学家可能会分析降水量,会分析雨水是由什么气象引起,将来是否会北移等等。总之他带着科学家的眼光去看这场雨,所以这是科学的态度,即真。
我是一个俗人,我讨厌雨,因为雨让我感觉湿漉漉的,出门要打伞,放不了风筝,也无法好好赏一场春花,甚至担心它让我放在外边的盆栽浇坏。所以我是从一个实用的角度去看这场雨,即善。
最后,如果让一位诗人来看这场春雨,他可能感到万物复苏的生气,感到春雨的可爱,冷不防还要吟出一首称赞它的短诗。他完全沉浸在了对春雨的欣赏当中,所以他是从美感的态度去看雨,即美。
所以这场雨在我们三人眼中都不太一样,因为都带有我们主观的态度。
春雨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
美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实用和科学的态度抛开,完全地用美的态度去看它。
那我们会想,这三种态度有何分别?
先说“真”。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是客观的,纯粹的,实事求是的。它把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抛开,用公式化的角度看世界。如果你用公式看物质,你看不到宝石的光彩夺目,在你眼里只有一些元素成分。
然后是“善”。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它是实用的我,穿衣住行。这种态度让人世俗化,而世俗化的眼光往往看不到至高的美学。同样是宝石,你看到的只是它值几多钱,戴在手上会吸引几多目光。
最后是“美”。它是单纯凭借直觉,它是孤立的,与这个世界绝缘的,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美”。宝石的价值和性质都消失不见,只剩下纯粹的愉悦和美的体验。
当然了,真善美豆带有主观的成分,如何以纯粹的眼光看到“美”呢?我们下节再讲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