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婚姻家庭篇
奥斯卡最佳短片《包宝宝》于温情处道破中国式母爱

奥斯卡最佳短片《包宝宝》于温情处道破中国式母爱

作者: 熊有话要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1:23 被阅读13次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妈妈和自己所包的包子宝宝的故事。

    短片的主角,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妈妈和她的包子儿子:妈妈心灵手巧、任劳任怨,一双巧手持家,也没能换来丈夫多一点的关注,而自己亲手捏成的包子,反而成为了她形影不离的孩子。

    随着小包子一天天长大,包宝宝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是自己的家庭,而对于妈妈来说,这完全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恼羞成怒的妈妈一口将长大成人的包宝宝整个吞下,实现了完全控制。吞下儿子的妈妈伤心欲绝,躲在房内独自哭泣,直到她真正的儿子——一个包子脸男子归来,同妈妈一起吃东西,包饺子,相互和解,取得了大团圆结局。

    短短7分钟,却蕴含着中国式家庭最普遍的关系:慈爱而过度紧张的妈妈,冷漠而一直缺席的爸爸,渴望自由而又恋恋不舍的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中,妈妈既是家庭的一员,又是家庭的“大母神”。她在家庭当中承担了照顾丈夫,养儿育女的重任,却又在这些角色当中迷失自己。随着孩子长大,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而不再需要妈妈的时时刻刻关注时,妈妈瞬间失去了自己价值,需要通过限制孩子的成长来维持现状,如若不从,妈妈甚至可以亲自将自己创造出来的生命扼杀。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说,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巨婴,而且一直活在口唇期,这造就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也创造了中国人拥有也满足不了的味觉系统。

    在影片中,母亲对于孩子总是以吃来体现的,妈妈包的饺子,妈妈买的面包,妈妈做的饭菜,甚至连孩子本身也是妈妈亲手制作的肉包子。所有的一切都通过味觉将母亲和孩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即使在孩子想要独立的时候,妈妈也是希望通过一顿美味的饭菜将他留下来。而在包子脸儿子和母亲和解时,也是通过一起吃饭做菜来体现阖家团圆的情景。味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割舍不掉的情感。

    然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食物是物质上的给养,成长则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而这些对于中国式母爱来说,显得太陌生了。从妈妈的角度来说,我供你养你,你却将我推开,付出再多也只换来一生孤独。而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是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母亲圈养起来的金丝雀。

    成长的矛盾,母亲用扼杀作为武器,而孩子也只能以逃离作为手段。中国式的家庭关系,理解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而在影片当中,还有一个很少露面却又格外重要的角色——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父亲的形象似乎总是与严肃、冷漠、被伺候而挂钩的。在妈妈抚养孩子的过程当中,父亲始终是缺席的。而在和母亲和父亲互动当中,父亲也仅仅是一个接受者,冷漠的对待着自己的妻子与儿子。缺失了关注与关心的母亲,自然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将他作为丈夫的替代品,据为己有。

    这样一部只有7分钟,而且看似温馨的短片,实际上是中国式家庭关系当中细思极恐的控制与冷漠。

    我们始终相信妈妈是爱我们的,但是中国式母爱,却始终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斯卡最佳短片《包宝宝》于温情处道破中国式母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a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