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是药神》刷爆了朋友圈,口碑一片好评,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0。光点映,票房就轻松过了亿。
豆瓣上打分人数已超过11万但事实上,更希望观众能够带着平常心去看电影,收获笑声、感动与思考毫无问题;但如果抱着看神片的过高期待去看的话,可能会有点差强人意。
要说电影的质量,其实没有达到非常上乘的水准,主角的光环人设、注重功能的配角、不加克制的煽情……作为电影本身来说,《我不是药神》并不算优秀,反倒是很有套路,观影过程中,观众几乎可以猜到其中的感动之处。
而说道现实主义题材,《我不是药神》探讨的医药、贫穷等问题并没有很深入,电影更加注重故事的饱满和剧情的完整性,现实里的”陆勇”与抗癌历程、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冲突……等等,在电影里更多得简化了,尤其是作为药企代表的角色,几乎成为一个脸谱化的反面人物。
但为什么要说《我不是药神》伟大呢,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 现实融合在了商业类型片的内里,最大程度完成过审,最大程度扩大电影的观影人群,达到现象级的效果,进而给普罗大众一个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了解医药知识的入口,引导所有人关注社会里的人性悲喜。
现实题材+商业类型片的模式,韩国电影、印度电影都做得很好。如果说电影能够改变国家,那现实探讨+传播力二者缺一不可。改变韩国法律的《熔炉》,引人反思政治与历史的《辩护人》,另外《素媛》《杀人回忆》等都让韩国电影在现实题材上越来越纯熟。而近年开始火起来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等等,都将电影的视角放在了现实问题上,尤其是阿米尔汗,像一个民族英雄一般,呼吁所有的印度民众关注和反思女性、教育、宗教等一系列问题。
《我不是药神》的电影海报与《辩护人》风格相似在国内,我们并不缺少现实主义题材的好电影,《暴裂无声》《心迷宫》《嘉年华》《盲山》《盲井》等等,但对于这些文艺佳片,往往排片率和上座率都不理想,更多的是存在与网盘之中。像《亲爱的》这类有广泛关注度的现实题材片子,国内并不算多。
而《我不是药神》,相比《亲爱的》来说做得更好,喜剧+悲剧的双重设定,让电影本身的观赏性娱乐性更强。电影前半段很明朗,徐峥和他身边性格迥异的伙伴,贡献了非常多有趣的笑点;由油腻中年商人到亏本卖药救人的圣人程勇,在这样的人物升华过程中不断丰满,进而闪光,很有看头。
当然,出于对英雄主义的方案,对程勇由自私到无私利他的转变,本人并不是很接受,黄毛和吕先生的死,也显得非常功能化。而最后在警车上的目送画面,则煽情得让人有些不自在。
但不管怎么说,电影结束之后,我们会好奇地去了解“陆勇案”,去思考正版药与仿制药背后的复杂故事,关注药物研发的艰辛,关注更多药物背后的心酸……这些,就是电影给我们提供的话题入口。
人们开始重新关注GQ在2017年对“药神”的报道《我不是药神》在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商业类型片里,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让中国电影的走向,从纯文艺和纯商业之间,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引导所有的电影人出产类似的好电影,这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揭露现实的片子可以做到大受欢迎,而光靠流量和宣发包装的烂片不再能圈钱,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最后,非常敬佩有徐峥宁浩这些踏实制作好电影的人,以及王传君周一围章宇等踏实做业务的好演员,中国电影的进步,需要这些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