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小妹一二一
写这个故事,还要从我刚接了一通骚扰电话开始。
我有一个女儿,聪明可爱,乖巧伶俐。

那些商家好像都算好了孩子的年龄,利用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焦虑心理,会恰到好处的推荐各种各样适合孩子的东西。
现在孩子的压力好大,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会收到各种电话骚扰和微信加好友,孕婴店、早教机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联系我。
互联网还是有记忆的,并且他的信息还是互通的,我们的信息早已透明。比如今天下单一件孕妇护肤品,再过一阵下单一件孩子的拉拉裤,等孩子慢慢长大,各种年龄段的衣服书籍,都是通过购物平台入手的。
这样我们的孩子多大,他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出来。假如这些信息卖给卖课机构,那你就会源源不断的收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
然而那些正规的,口碑好的学习机构,从来都不会通过狂轰乱炸来吸引客户。
孩子幼儿园的时候,上过一些网课,如,叫叫阅读和玩大狮。叫叫阅读3设计的故事短小,孩子容易听懂,符合五岁小孩的认知和理解。玩大狮是数学思维类的直播课程,小班授课,一个班十二名同学,孩子也喜欢老师,整体感觉就是有趣。
不过直播课程的费用越来越高了,加上孩子刚上一年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这两门线上课也就告一段落。
不知道是通过哪个渠道,我的电话号码已经公开化透明化了。在今年九十月份,平均每天我会收到三通电话,基本上都来自培训机构,细数一下,有小熊美术、高途课堂、作业帮、猿辅导、编程课等。
这些都是网络虚拟号码,回复过去都是空号。

我很好奇,他们怎么会有我的联系方式呢?每次遇到外地的电话号码或者奇怪的座机号,我是不接的。然而培训机构也变聪明了,他们好像在我的身上安装了导航,根据我的地区定位,用当地的电话打过来。
就像刚才,我接到了一个西安手机号,来自于作业帮。不得不接,因为是当地的号码,你根本无法预测会是什么事情真正的与你有关。
孩子刚上小学的那段时间,我每天被这些骚扰电话,烦的脑仁疼。于是在家族群里吐苦水,我收到了一条妙计。那就是,你说孩子“上大学”了。
所有骚扰电话的开场白,都是机器人,如果你回复他们,接下来就会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声音,每个人都在打电话卖课。她会问到,“您好,请问您家孩子上几年级了?”。我说,“上大一了”。接着客服说句“不好意思,打扰了”,然后利索的挂断电话。
自从我说孩子“上大学”了,卖课的骚扰电话是越来越少了。不过那些车险人寿险的电话还会时不时的打进来。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从来没有主动焦虑,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外界,比如那些骚扰电话,再比如自媒体,还有和同学朋友的相互比较。
我自认为,作为一名正经的本科生还是可以搞定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学生的。只是自己的付出要多点,对于小朋友要更耐心点,谁还不是从“不会”开始的呢?
洋洋洒洒一千字,有东西写的感觉真舒服。
素材灵感,感谢那通骚扰电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