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真好

作者: 屯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5-22 13:50 被阅读0次

    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吴先生,十几年前,放弃了国内企业高管的职位,去纽约扑奔在那里开着两家中医诊所的爱人去了。

    每次,回国探望老母亲,我都会主动做东,请他吃顿便饭。

    虽然不是什么惯例,但是,这二十多年走过来,已经成了我们几个最要好的几个发小们一个习惯。

    当然,五一之前回来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没有任何客套,也不用假模假式的谦让。无关馆子的大小,也无关盘子碗里装的东西高中低端,他都会像小时候一样狼吞虎咽。

    我常觉得,这才是发小应该有的样子。既不演,也不装。

    论收入,我再努力几辈子,也撵不上人家。

    即使经济形势再不好,发小在国内几个公司,再加上他妻子在纽.约开的两个中医诊所的收入,就是我这个靠工资吃饭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去比较的。

    如果按照鲁迅送给瞿秋白的那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吴先生绝对算是我人生里知己之一。

    关于知己,我比鲁迅贪婪。除了吴先生,我还有一个知己,叫夏先生。是我陆军学院的同学。

    “我25号返回吉林,需要居家隔离半个月,等待疫情风头一过,咱们的计划还得继续进行啊!”

    “咣当”,微信群里夏先生,还是跟他在陆军学院时候的作风一模一样,直来直去地扔下了这句话。

    夏先生是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面,一起在陆军学院读书的14名大学同学中,没有经过正式的选举,就一致通过的“秘书长”。

    凡是涉及到我们这十几同学的事情,比如外省市大学同学之间的迎来送往、我们十几家里面的大事小情儿、协调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需要我们一起参与集体活动的统一动作等诸如此类,原则上都由他来“发号施令”。

    大学毕业之后这么多个年头儿,他这个“秘书长“当得还真挺合格,明显的漏洞和失误谁也挑不出来。

    凡是大家伙儿交办给他的事儿,都会十分上心,时间一长,大家对交待给老夏的事儿,也都是一万个放心。

    家长里短有个大事小情儿的,他都会在第一时间里第一个出现。

    年前,临去儿子工作生活的城市青岛之前就撂下了话儿,过完正月十五就回来,由他做东,把我们同在一座城市里面的14名大学同学聚在一起,乐呵乐呵。

    大家工作在身,虽然同在一座城市里,相距也不算远,但真的要想把十几个人都聚齐喽,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儿。

    经常是文齐武不齐的掉头儿缺人。

    本来人就不多,再差几个人,会把请客的人愁得没着没落的。

    所以,无论是谁请客,都生怕出了岔子,最少提前三天,首先通过微信群发消息。稳妥起见,再用手机溜一遍线。

    自然也少不了做事认真的夏先生,不惜浪费点儿电话费,再挨个儿通知一遍。

    至于,为什么要把同学聚会的通知,定为最少需要提前三天或者三天以上,不只是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都挺忙,还因为各家各户的大事小事都不少,为了给大家一个充分调整好时间的余地。

    当然,最有创意,也是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夏先生嘴里常叨叨的那句“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通知叫现提溜。现在不比从前,谁家都不缺那口吃的。现通知现叫,对不住了,我得回家喝粥。喝酒?我去!不去!”

    一半真,一半假。当然,什么事情也都有个例外。

    那就是外地来了同学,需要我们本地的同学以隆重的仪式,集体出场,热情地把外地的同学请到小吃铺大撮一顿的时候,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他城市的同学,在接待外来的同学时,采用的那种除了被接待的同学之外的AA制聚餐,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里似乎无法接受,也不可能采用。

    所以,尽管我们十几个同学没有一个跟“大款”、“土豪”沾边儿,但却常常因为争着抢着去买单,闹得脸红脖子粗的。

    别看夏先生在微信群里面这一句“咣当”字很少,但是,但是瞬间把这段时间里大家异常压抑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你知道吗,我多想活着

    欣赏红彤彤的日出

    活着 只是为了去爱

    与你相伴的所有人

    ……

    透过渐渐退去霜花儿的玻璃窗,眼睛里外面的世界越来越清晰。那首最近很火很火的俄罗斯民歌《多想活着》,从妻子的手机里响起。

    此时,空空荡荡的脑子里只有四个字:

    活着真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真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sz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