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车声喧嚣,亦时有鸟鸣怡情。
同属声音,一种只觉得人世嘈杂,一种却让人顿感天地之清明。何以故?大概是一种纯属人为,另一种却是天生。也由此,人与天高下立判了。
孔子曰:三才者,天、地、人。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古圣先贤总是拿人与天地并称。虽无意睥睨宇宙,亦不敢妄自菲薄。
然如若古圣先贤所言不亏,为何凡经人手所造,纵是高楼广宇,亦难免有狭隘鄙吝之感;而只要天地所生,哪怕蛩吟鸟鸣,亦一派空灵,自成风景?天地实比人类高明太多。
其实人类亦是天地所生。人是父母所生,这当然不错。但溯本求源,父母的父母,以至于第一对父母是哪里来的?进化来的。那进化之前呢?所以说天父地母也是不错的。
既然是天地所生,自然一颦一笑也自成风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任自然,其实最好。
田间地头,荷锄戴帽的老翁走在斜阳下,仿佛从大地里生出来一样,毫无违和感。“农夫荷锄归”,好一幅田园画。真是人物风景两相宜。
然这里的人物和天地是不相等的。如若有人把这幅眼前的田园画惟妙惟肖的移到了纸上,人和景物皆活了,那这时人与天地即是平等的了。因为他(它)们都创造了永恒。
窗外有一条长长的蜘蛛吐的丝,遥荡在日光里,闪着金光。我看见,觉得挺美。但这时,人与天地也不是相等的。与是想到了“袅晴丝,摇漾春如线。”这时就觉得人与天地是平等的了。
天地借蜘蛛的口创造了它,人类用美丽的词语来形容它。“袅晴丝,摇漾春如线。”活灵活现,甚至比我所见的那根游丝更美。"游丝"亦是美丽的形容词。这时人类竟走到了天地前面。比它所创造的美更美了。可是那些美丽的词语只是用来歌颂的啊!
对,只是用来歌颂!
如果说出来的话都是抱怨、机心,还是别说了吧。像那位担锄的老人,就只走在田间里、日光下,挺好。如果迎面走来一位乡邻,殷殷召唤,还是笑脸盈盈,问一句:"你也来看地啊?"挺好。至于是非恩怨,心酸委屈,这些都咽下吧,不用提。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亦有生命。要经过反复练习,一点一线里是满含深情也藏有无数密秘。时间会给证明。只有万水千山饮尽才能冽然不可侵。那时真是山高水阔,天地清明。
而现在外面嘈杂的车声,我只听到人们慌乱的心情,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虽然很先进,我却不以为高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