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主角——林黛玉,这入木三分、唯妙唯俏、活灵活现的描画。至此,也让这一经典人物,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上,举世无双、才情横溢女子之最为动人的形象。
世人笑说林妹妹“娇弱矫情”,又何懂得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嗔痴多情,何明这“病如西子胜三分”中“胜”字的把握……
林黛玉,并非如此这般的“病弱不堪”,她只是把一种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女性柔情似水、纤细娇弱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罢了。
《诗经》中便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早已诗意的画面。那窈窕淑女,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追求。这即是奠定了东方女性美学之根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一段是曹雪芹《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一支红楼十二曲——《枉凝眉》。
也是让人读来,最为凄楚婉转、悲切伤怀、感人泪下的一支曲子……
这一曲,已然道尽了整部红楼的悲剧基调。
文学,是以悲剧为表现手法的语言艺术。
不管是从东读到西,还是从莎士比亚,到曹雪芹。东西方文化中的悲剧精神,在此,也是融会贯通的。
艺术,始终是笼罩在一种朦朦胧胧的悲剧之上的形而上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凭其,悲。
而后,喜……
原来,庄生晓梦迷蝴蝶
醒来已是梦中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