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幼升小的这批娃,听说是赶上了出生率的高峰,这个不知道是否为官方统计,但从周边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这样。
我们办公室12个人儿,四个娃幼升小,还有一个因为差几个月幸运地躲过了这波高峰。也就是说就我们这一小撮儿人的情况来看,12个人中都有5个人在17年生了娃,这些家长的年龄分布也很宽泛,从30岁到了40岁。所以,说这一年是高峰也不为过。
家有幼升小的娃,所以话题也围绕着一年级展开。普遍情况就是,大家对一年级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觉得一年级的娃应该会作业写到很晚,应该会减少出去玩耍的时间,应该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觉得一年级的家长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娃的学习上面,觉得应该在暑假给孩子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以防被别人抢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鸡娃搞学习了。
这些心态都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在这个全名一起鸡娃的年代,没吃过猪肉之前还是关注了很多猪跑的情况的。
这些心态也是非常正向的,极积的,即使有时候会有些过头,但至少说明全民育娃的水平是有所提升的,但是摸索的过程总会忽左忽右的。摸索进步的途中,总会有所得,有所失。
同事小胡发了朋友圈“可怕的一年级就要来了,我的噩梦也来了!”她是焦虑型妈妈,肉眼可见地开始摩拳擦掌搞学习了。她也询问过我关于如何帮助娃搞学习的经验,我告诉她,其实我们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帮助娃搞学习,而是帮助自己稳定情绪,特别是刚入学的这段时间,找准定位、稳住情绪就是对娃最大的帮助。小胡说自己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就是做到太难。确实是这话,只有经历了,才能深有体会,才能知道到底该如何做。
彪哥年过40,娃也才刚到入小学的年纪。像他这种“老”爸爸,如今也常态化了。年纪虽长,但在“小学生家长”这件事情上面仍然是门外汉,他向大家咨询道:“这一二年级就需要鸡娃了吗?”我看他也是佛系的人,认为学习的好坏还是得看孩子个人,家长重在引导,不需要太激进。他这想法跟我很接近,所以也告诉他我们家的情况,低年级重于引导习惯,高年级再加马力,生活跟学习还是得兼得,为了未知的将来而舍弃眼前的精彩的生活,有些不值当。
一年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攀比的心思跟内耗的情绪。家长到底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过度呢,我觉得“幼小衔接”班从来不是标配,标配是给予孩子正向的学习心态、带领孩子解锁更多的学习生活技能、最后做好接受孩子各种可能性的准备。帮助孩子学习一定得建立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如果无法做到情绪稳定,那就将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跟孩子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