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很崇拜李清照,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我心中的李清照,秀面芙蓉,俊眼修眉,端庄大气,眉宇间透着淡淡忧愁。罗衣锦服,水袖飘飘,细步盈盈,倚门回首,掩袖轻摇扇。才自清明志自高,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俨然一个古代仕女的形象。
浅浅地拜读过她的词,笔墨细腻、清雅、美好,读来让我啧啧称赞,赞叹其人美词美。
她是个大家闺秀:后花园,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又有少女的调皮可爱,“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爱游山玩水,偶尔还会迷失在风光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很多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豪气洒脱,诗酒趁年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也有人生失意的苦恼,会悲伤得无法自己:“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楚霸王似的霸气。她的词妙笔生花,尽显她的真性情。
一直很好奇这个被称为宋代婉约派词宗的书香才女有着怎样的人生,能写出这么多旷世之作,近日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生于北宋末年。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却是成就骄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奇迹。她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她是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
李清照的一生百转千回,跌宕起伏。“斜倚宝鸭衬香腮”的闲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相思,“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愁怅。在那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才华横溢、浪漫诗意的李清照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
她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学士,彼得苏轼的赏识,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出生名门,精通文章,《宋史》的人物传记里,在李格非的传记里提到了他的妻女——“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相对自由的教育环境,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宋史》中提及李清照,则说:“诗文尤有称于时”。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了快乐和生机,更富有色彩。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如梦令》当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女,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
除了与伙伴们无忧无虑游玩的乐趣之外,对于一个少女而言,还有更浪漫的情思,一首《如梦令》道出了她的绵绵情思。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才华出众的李清照,得到了高门弟子赵明诚的青睐。盛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做了个梦,只记得梦中有这几个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告知其父,其父解字得:词女之夫。于是李清照有了浪漫的爱情和门当户对的婚姻。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首《减字木兰花》活脱脱地道出了一个娇媚无比的新娘子,描绘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当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爱好收藏的赵明诚与喜好作词的李清照有着满屋子的书、画,俩人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猜书拨茶香”的故事告诉我们,李清照拥有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生活非常幸福。
然而李清照与赵明诚充满闺房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没有能够维持太久。正当李清照沉浸在甜蜜美满的情爱世界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她的头上,党异之争把李赵两家推向不同的阵营,李清照的父亲被罢官,身居高官的公公没能伸出援助之手,李清照直言不讳的讥讽:“炙手可热心可寒”。后来她的公公也因新党内的争斗辞官,不久就离世了,她跟着赵明诚回到遥远的青州老家。
一个不关世事,活泼、可爱、聪明又有才气的少女,一个沉浸在甜蜜的婚姻生活中的少妇,连续经历了娘家和夫家的政治变故,一点一点地走向成熟,对世态人情的认识,一点一点地深入,她不再是那个倚门嗅青梅,争渡惊鸥鹭的李清照。
李清照他们回到青州,远离政治中心、高官厚禄,夫妻之间的感情却越发深厚了,李清照并没有抱怨,一如既往的爱恋身处逆境的丈夫,他们相爱、相知、相敬,青州十余年是李清照夫妇生活最安逸、也是李清照一生当中生活得最愉快的十年。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十年后,丈夫重归仕途,去外地赴任,没有同行的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道尽相思之苦: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很多表达离情别绪的词,都是那时所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
几年后,李清照去了丈夫任上,可深爱的丈夫与她已非一双人,因而开始有了抱怨: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
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
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
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
乌有先生子虚子。
但由于两个人志气相投,爱好相当,使得俩人感情的裂痕慢慢地弥合了,可战争又扰乱了李清照的生活,他们最担心心爱的收藏:“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金石录后序》。青州老家十几间房子的各种文物终于还是在战争中化为灰烬,。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敏感而又多才的女词人已不再踏雪寻梅,《临江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丈夫作为一地方官弃城携收藏的文物出走,丢官丢人,李清照则在《夏日绝句》豪气充云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过不多时,赵明诚东山再起,由于上任路上受了风寒不久病逝。这对二十八年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赵明诚去世以后,李清照写自己孤独寂寞生活的作品比较多,直接描写失去赵明诚之后感受的词不多,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长歌当哭,势必在痛定之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悲痛感伤的激烈的情绪当中,他可能很难静下心来,叙写自己这种真实的情怀。一首《孤雁儿》,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诗词里边的一篇,这首词很充分地表达出赵明诚刚刚去世不久,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孤身一人,四处逃离。随着金兵大举压境,李清照运往洪州的文物顷刻间在战火中化为乌有。失去心爱的文物又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非常地不平静,渗透着她对国家,时局不稳的一种不安。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承受着国破家亡、丧夫之痛与文物损失的多重打击,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经历了众多苦难的李清照,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个依靠,她再嫁张汝舟,可结婚没几天就发现自己眼瞎嫁了个坏蛋,张汝舟跟她结婚的目的是她的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她冒着做两年牢的危险果断离婚,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
超越时空的孤独,情感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零,看着赵明成遗留下来的著作《金石录》,回顾她与丈夫赵明诚对金石文物事业的种种往事。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诗》。
经历了波折和苦难,诗人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因为正是在苦难的生活当中,他的情感的体验才更加深刻,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各种感悟才能更进一层,这反而能够使得他对于文学的创作,对于文学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但她的创作不但没有中断,陷入低潮,恰恰相反,在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有很多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很有名的一首,就是她的《武陵春》,这首词写道: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很能代表晚年时候李清照的心境。人到晚年喜欢回忆,在她的回忆当中,不断闪现的是她和赵明诚在年轻时候的美好岁月。可是现在只有她孤身一人独守空房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充分地表达了李清照在孤独生活中浓重的哀愁。晚年的李清照,越是孤独寂寞,越是思念丈夫赵明诚。她一方面沉浸在对丈夫赵明诚、对年轻美好生活的痛苦回忆之中,继续着赵明诚未完成的文物的收藏和整理事业。一方面,又情牵魂系着故土的恢复。她有着女人脆弱多情的一面,又有男人刚毅顽强的一面,所有这些矛盾的心情,矛盾的情感,交织在她的内心世界,通过她晚年时期一首著名的词《永遇乐》抒发出来: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跟《武陵春》不一样,有一种渴望欢乐,渴望加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的愿望,但是又没有办法走出沉重的心情。这首词之历来为文学史家所激赏,所称赞,它非常巧妙地写出了一个杰出的女性晚年时内心感情的痛苦,感情的尴尬与矛盾。
少年时期的、青年时期的李清照清澈靓丽而活泼。而晚年的李清照也不是一潭死水,她像是清澈的深潭,还是那样的沉静,但同时她的感情的内涵,更加地丰富,对她的解读也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对于词的要求是:韵律谐和,品质高雅,意境浑厚,布局有方,情感细腻,含蓄稳重,情调雅致。
《醉花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被她的丈夫天夹在他所写的五十首词中让好友评析,结果好友说五十首中只有三句写的好的,这三句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很善于通过那种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内心的世界的活动,比如:这首《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从“人比黄花瘦,”到“惜别伤离方寸乱,”再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李清照很高的艺术创造力,为她词境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她的词的艺术表现力最为集中的,是体现在最著名的《声声慢》这首词之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一首《声声慢》,写尽了她的内心的痛苦。这个词特别奇妙,劈头而来,就是连续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寻寻觅觅,”是动作,今儿在房子里呀魂不守舍,一会走到这个房子,好像要找什么,一会又走到哪个房子,要找什么,一会儿又走回到这个房间里头,怅然若失,茫然若失,不知道丢了什么,也不知道要找回什么。孤独的人,长期寂寞的人,都会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本来心情就很坏,本来就已经很孤独,又赶上乍暖还寒的时候,暮秋时节,冷暖天气交错,冷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阵暖风,这天气刚转暖突然又来了一阵凉风,乍暖还寒的时候,天气变幻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最难平静,很难平静啊,最难将息。睡也睡不着,怎么办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风急。晚上的时候,这一阵秋风来得更猛了,喝点酒吧,喝上三两杯酒,抵挡抵挡这傍晚的风寒,哪儿抵抗得住啊,你今儿就是把一坛子酒喝了,也挡不住,为什么呢?不是风寒,不是风急,是什么呢?是你的心寒,你的心里边急。喝酒打发不走愁怨,正在郁闷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群大雁南飞,想起了自己沦落江南,她跟那大雁倒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正相识:
“却是旧时相识,”那大雁在她眼里,已经变成了从北方的家乡南来的同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已经不是“人比黄花瘦”了,那个黄花瘦,那个花儿还在枝上呢,现在是什么呢,“满地黄花堆积,”已经连瘦都没有了,花儿已经死了,已经全部散落到地上,“憔悴损,”看着这些花儿,已经憔悴了,已经死亡了,已经枯黄了,已经失去了生命了,谁还会把那花儿从地上捡起来,插到自己的头上来装扮呢?我现在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谁又会来倾听我诉说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呢?没有。我就像这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没有人去倾听我,也没有人理睬我,就这样孤单单地打发着时光,这样一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直要捱到天黑的这种情感,如果不是离乱之人,如果不是长久地经历着情感上的孤独的折磨,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词句来的。这个时候,老天也来凑数,下起了小雨,必须是在黄昏,必须是打在梧桐叶上,必须是点点滴滴。然后她说这般模样,这个样子,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来说得明白呢?怅然若失的寻觅,冷冷清清的房间,凄凄惨惨的内心,冷暖交错的天气,黄昏时候的风寒,还有满地憔悴的黄花,旧时相识的大雁,以及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难道是用“愁”这一个字,能说得明白的吗?说不明白,也不想再说明白
这首词,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觉得非常地顺畅,读这首词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非得在哪个字上用一个什么注释,全部都是寻常话语,说的都是大白话,每一句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都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这就是李清照在艺术上的一个很高的成就。
李清照以她独立的品格,坚强的个性,细腻的感情,开阔的眼光,以及她很有造诣的艺术创造力,聚合起来,形成了她在婉约词派上的“一代词宗”的地位。她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等,著有《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一代词宗李清照 - 一代词宗李清照 - 一代词宗李清照 -
一代词宗李清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