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汤和羊肉汤是洛阳汤里最大众的两种汤。羊肉汤因为食材来源较容易,在洛阳或许更普遍,比如孟津铁谢李松羊肉汤、龙门三旦羊肉汤、嵩县库区铁军羊肉汤、宜阳韩城河滩乔记羊肉汤、伊川白沙羊肉汤、伊滨李村保安羊肉汤、偃师顾县段湾羊肉汤等都是附近很有名气的羊肉汤,但多为汉民经营。而牛肉汤因为牛乃大牲畜,特别在集体时代,很难取之熬汤,远没有羊肉汤广泛,但因为老洛阳瀍河一带回民经营牛肉汤有方,声名远播,而且现在随着养牛业发展,来源也较容易,很多汉民也经营牛肉汤,后来居上,所以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先聊聊洛阳的牛肉汤。
洛阳的牛肉汤大多用自己家人的名字冠名,比如马杰山牛肉汤、马武周甜咸牛肉汤、马小道牛肉汤、马建国牛肉汤,老东关马家牛肉汤、东关小治甜牛肉汤、白果牛肉汤、慈民甜咸牛肉汤,清真闪记牛肉汤等。洛阳加盟店最多的是大众原汁牛肉汤,这个大众牛肉汤其实也是取了其创始人刘新众先生的众字,一个大众品牌,朗朗上口,平易近人。而今,龙鳞路第一家牛肉汤的扩张速度惊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个以总店位置命名的牛肉汤,虽然被一些老喝家不屑,但总店顾客盈门,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谁可否认得了。
俗话说“久病成医”,一个人如果在洛阳喝汤多了,稍微再留心一点,便多少有点经验,成为一个半仙儿。
有以老洛阳牛肉汤冠名的,我知道马河清先生,我也曾品其汤,与其谈,我以为老洛阳牛肉汤这个冠名很有气派。

我很想说说我喝牛肉汤的感受。我以为,洛阳牛肉汤大致分为三类:咸汤、淡汤和甜汤。
第一种牛肉汤:咸汤
所谓咸汤者,就是一锅牛肉汤都是咸的汤,是汤馆调制好的成品汤。此种汤,汤家盛汤是不费事,少了每碗加盐的繁琐。只是,多少有点强人所难,口味淡者,血压偏高者,很少回头再去喝了。汤无盐淡如水,除了调制一锅咸汤省事,大概也有提味之功能。
第二种淡汤
所谓淡汤,就是汤锅无盐,碗料加少许盐,盐不够,你可以自己再加盐。卖这种汤,比较费事,有的盛汤者,一不下心会把汤碗的盐给多了。也有的汤馆,店里标识汤里无盐,汤客自己随心加盐调汤。
第三种甜汤
所谓甜汤,其实还是汤锅无盐之汤。但汤家标明甜牛肉汤,那就非同寻常了。还是那句话,汤无盐淡如水,甜汤无盐又不似水,让人喝出牛肉汤的醇正香味,饮之如甘怡,绝对考验汤家熬汤的本事,证明其原料的新鲜。
或许是年龄的缘故,年龄增加,口味变淡,加上限盐养生之科学宣传,我更喜欢洛阳甜牛肉汤,对熬制甜牛肉汤的汤家特别尊敬,故推崇有加。当然,人还是需要盐分的,否则不成“白毛女”吗?年轻人,活动量大,出汗多者,喝咸汤没有任何问题。

我坚持按照食材把洛阳汤分类所以,我把牛杂肝汤归入牛肉汤之列。我很佩服喝臭杂肝汤的喝家,不过我推测臭杂肝汤之所以臭,或许与过去无冰柜,原料保存不易发臭有关。也有说法,臭杂肝其实是稠杂肝汤,说的是牛杂碎多的意思。也有把杂肝汤写作杂割的,也挺有意思。
其实,洛阳现在有香杂肝汤,其代表就是孙家汤府的汤,牛杂碎单独煮熟,废弃其汤,加热牛杂时,单锅滤之,甚是讲究,故称其香杂肝汤,有信吾荐而前去品尝者,反馈口碑极佳。
有道是:“众口难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喜欢一家汤的理由甚多,绝非汤之本身,还有距离等多因素。有的汤品虽佳,但汤馆之人不和气者,也难受追捧。汤客之中,也不乏极善之人,他们因怜惜牛劳作之苦而不愿意吃牛肉,更不会喝熬出来的牛肉汤。
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守正创新,在汤界亦然。牛百碗牛肉汤的纯净水就是其一。有的汤馆为汤客备有香辣辣椒、牛油辣椒、魔鬼辣椒、蒜蓉,有胡椒粉甚至孜然粉的,供客人挑选,很有点供给侧改革味道,值得点赞。
今天,我斗胆把自己喝牛肉汤的一点感受和盘托出,名之为大话洛阳牛肉汤,有点说大话的意思,权当抛砖引玉,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洛阳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汤馆两千家,汤客无数,更是藏龙卧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