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读书

作者: 曹柳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6:24 被阅读0次

        爱读书似乎并不是古训的结果,虽然从没进过学堂的祖父曾用古训教导我。祖父曾这样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我似懂非懂;祖父曾这样说:“少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在,高挂明灯下苦心”,那时我把它当儿歌。

        知道“凿壁偷光”、“匡衡映雪”“车胤囊萤”的典故的确是读书的结果,而我却从来没敢挖墙脚,更没有在冰天雪地里与风雪较劲。“知识就是力量”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我的读书识字来源于家里土炕四周糊墙的报纸。刚刚识字的我,如饥似渴的找寻着自己的乐趣,哥哥的书包已满足不了我读书识字的需求,但家境贫寒的我吃穿都成问题,更别说小人书之类的书籍。好在父亲从一位叔叔那里拿回来一些报纸,糊在墙上,从此我的目光便找到了一点归宿,也开始了我识字的历程。记得那时候,大人们说我懂事,知道学习,他们时常指着村里墙上的标语和宣传词让我念,我也就开始卖弄自己的“学识”。后来,《毛泽东选集》也成了我的眼中餐。偶尔,还会有《红旗》杂志丰富我的生活。书真少啊!不过,那时候只是为了识字,对其中的内容便早就没有了记忆。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用9分钱买了人生第一本小人书《姊妹易嫁》,这或许是我那个年龄、那种家庭、那样心态下最奢侈的事情了。钱是我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储蓄,买书也是我多次光顾商店、徘徊、踌躇、犹豫、抵抗住洋糖(水果糖)诱惑后作出的抉择。那时,我真羡慕那些拥有着几十本小人书的同学和伙伴们,羡慕他们的父母、家庭以及日常生活,有时做梦都是借书读书还书的过程,泪水也就不知不觉中流湿了枕头。那本小人书也是我长这么大买过的唯一的一本小人书,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惭愧。

        曾经,为了得到一本已经变得破烂不堪的《毛主席诗词》,我跟在一位表哥的自行车后好长时间,原来他的自行车坐垫坏了,那本《毛主席诗词》就垫在他的自行车的坐垫里。后来我还是乘他不注意时当了一会小偷,顺手牵羊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珍藏。为此,我幼小的心灵一直咚咚直跳,一见表哥脸就发红、发烧,甚至为此不停的忏悔。

        曾经,我每次上学都在书包里装上一些红薯、柿子,用它们来换取同学的小人书、《儿童文学》;曾经,我把仅有的几分钱买了洋糖“贿赂”我的伙伴,以便得到他们手中的《少年文艺》……

        在我年幼读书的过程里,除了课本,似乎并没有像优秀作文、散文、诗歌之类的书籍,更别说四大名著、优秀小说了。不过,到了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有幸多读了几本书。《诸葛亮》是儿童读本,是学校的办公窑洞因雨倒塌了,老师让我们男同学帮忙搬书籍的成果;《黄毛丫头》《高玉宝》《青年近卫军》是生产大队部的记工员借我看的,文字是白话文,能看得懂;《封神演义》《小五义》是商洛山区到村中砖瓦窑打工的叔叔借给我看的,是白话文的,而且是竖排,看起来就不是那样顺利的了。大队部借的书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也是礼貌、诚信送与我的最好的礼物。所以,我白天边吃饭边看书,晚上就着煤油灯,不停的拨着灯芯,也不分是精华还是糟粕,一股脑的看完吸收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加宽,上初中时读的书慢慢的多了,不过也就是《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之类,《水浒传》《隋唐演义》《朱元璋演义》当然也成了我的餐饭,连上厕所也要先找本书抱着。为了看书,有时候免不了低声下气的求人了,或者提出条件交换着看。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香港的武侠小说进入大陆,班里的同学好多人都在看,我是更积极的一个。从那时,我就觉得我的脸皮也渐渐的“厚”起来了。到了再后来,晚上睡觉前不看书便不能入睡。

        初二时,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偷住在尚在竣工的宿舍楼上,在未通电无灯的夜晚一起讨论《水浒传》,从一百单八将到一章一章的讲解,丰富了生活,增长了记忆。那时候,如果不是苦难困窘的生活压迫,把记忆和理解用于学习文化课,估计我也是清北的料啊!

        读书也曾有过一些难以忘怀的镜头。初中毕业前夕晚自习时,我正沉浸在《右江文艺》中的一篇侦探小说中,紧张的故事情节使我的视线不能移开,正当谜团将要揭开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只大手拿起我的书,翻到封面,“你就喜欢看女人的大腿……”。随后,那本《右江文艺》,那本几经周折借到的杂志,被老师那双大手撕成了碎片,经过教室的窗户纷纷扬扬的飘落在风中。在同学的哄笑声中,我的脑中一片空白。而我的老师,他打开教室的窗户,把我课桌抽屉里的东西扔了出去,并揪着我的耳朵走出了教室……。我初中毕业前有两周时间是站在教室外、爬在窗台上度过的,当时,一个男儿的泪水不经意的洒落了多少回啊!所以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并不是在贬低我的老师,而是为我不能还给同学那本《右江文艺》而耿耿于怀。)

        走进西府名校乃至以后的工作岗位,身边再也不缺少那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籍,报纸杂志甚至网络丰富着我的生活,但我还是在床头堆上几本书,睡觉的时候不忘把它们翻上几页,任凭手中的书滑落床下;上卫生间时也不忘抱本书,虽然大报小报都说那样读书有害健康;见了喜欢的书籍破费买上几本,再也没有困窘的神色……。

对知识的渴望,我从读书馆借阅《诗粹》《词粹》《小说粹》,也曾买了大部头的《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买过《废都》《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也买过一些国外的名著,虽然不是正版,但也敝帚自珍,爱惜不已。

        现在的网络媒体多了,已经不是只有书籍充实头脑的时代了。从电视进入农家的时刻起,村中看书的伙伴就少多了。从电脑进入家庭的时刻起,同事们讨论的都是电子游戏的节奏了。从智能化手机成为农民的手中玩物时,就再也看不见手不释卷的景象了。可能出于手机对视力的危害吧,我很少看网络小说,总觉得那样看书少了一点油墨香味,也少了一种看书的境界。虽然我还在翻转手机之余,捧着一本书装模作样,但我知道,我此生已经离不开书。

        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满是书的重量。不过,我的感觉是,读书真累!

相关文章

  • 2020-03-29

    《追忆似水年华》之《斯外家这边》读书札记 读完《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外家这边》(2020年第六本);开始...

  • 壬寅读书记之《追忆似水年华》

    壬寅读书记之《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详林出版社,2012年6月一版,2022年1月三十一次印刷...

  • 感谢师恩

    不惑追忆读书时 依然感恩记第一 即使低位无成绩 一生不敢忘恩师

  • 追忆

    追忆,追忆, 追忆的是那初生的喜悦, 是那逝去的悲痛。 追忆,追忆, 追忆的是那最初的感动, 是那最后的挣扎。 追...

  • 2022-06-23

    前几天,看到一读书博主发起的生前追悼会,友人间忆念假设已不再的彼此。一段段真情告白,追忆着友谊,也追忆着友人的生平...

  • 追忆。。。

    是追忆 追忆依稀的青葱岁月 追忆逝去的光阴 追忆年少轻狂的迷茫 追忆懵懵懂懂 跌跌撞撞的成长 追忆肆意挥霍的青春 ...

  • 追忆“读书”时光(黄克章)

    追忆“读书”时光 文/黄克章 我八九岁才到学校读书,那时学校开展红色教育,响应国家“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文...

  • 追忆、追忆、追忆……|《追忆似水年华》

    没那么多时间能把《追忆似水年华》七大卷一口气读完。但没关系,依旧为它写些零碎的文字,边看边写。像很多事一样,可以未...

  • 用一种默默的方式,追忆

    追忆,追忆儿时玩伴的嬉戏、追忆少年青春的懵懂、追忆初入社会的无知,追忆那些曾经在我身边经过,却又难以忘却的...

  • 2019年4月书单

    《孤独读书术》 《授权的艺术》 《为什么上班》 《易经系别传》 《黑天鹅》 《小妇人》 《追忆似水年华》 《半身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忆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ah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