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读阳志平在微信公众号心智工具箱的文章《三十六惑》的卡片笔记,包括主要观点和读书卡片,以及我的个人感悟。读后感觉相见恨晚,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一、 找到自己的节拍,成为葡萄青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800/81a8ab1ffb738b6b.png)
现在24岁到36岁之间的你,“像生活在夹缝中,有一点点独立,但不够自主;有一点点能力,但不够拔尖;有一点点爱,但不够持久。”从面临的压力来看,俨然是「三明治」一族。
但是,你可以成为葡萄青年:他们爱独立,虽然很小,但它总是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爱学习,能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总是成群结队的,与同侪一起成长。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也许刚开始你的时钟声音很小,甚至身边的人以为是噪音,慢慢地,你一天一天坚持,到了三十六岁时,就开始有人愿意听了。忽忽又三十六年,终于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读书卡片
卡片法来自阳志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心智工具箱的文章《如何建立好的学习习惯系统?》,使用方法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800/f121706d6ca3e61d.png)
1.术语卡
人生的三种基本需求
【观点】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为自主、胜任与归属。
【金句】人生四季,一季影响一季。青年有大梦,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和爱的寻求。——心理学家李维逊(LEVINSON)
【知识拓展】自我决定理论将人们的这些需求分为三类:能力需求(competence),关系需求(relatedness)和自主需求(autonomy)。
具身认知
【定义】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
【理解】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认知。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我们的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
【例子】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
【出处】百度百科
社会钟理论
【定义】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是用来描述记录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
【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社会时钟”,在与同伴相比的基础上,它会提醒我们是否在适当的时间达到生命的主要基准点。我们的“社会时钟”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它反映了我们生活的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发展心理学家拉文纳·赫尔森(Ravenna Helson)认为,每个人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社会时钟”。
【例子】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为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
【出处】阳志平《三十六惑》
2.反常卡
反常卡1
【观点】如果你像认知科学家一样来思考,人生困惑的困惑来自时间与身体。
【印象】 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生的困惑。
人生价值和终身志业的困惑,常来自于你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达成所有的目标,或者低估了时间的复利。
关于良师益友和爱的寻求,人们的情感困惑常常来自不稳定——时间、地点的不稳定、维系长期情感关系的信心不足。
【行动】调整时间观,做出调整。一方面,需要想象未来,想象十年后的自己如何与爱人相处。另一方面,你需要感恩过去,享受当下。分享你的成长,感恩他们的付出。
反常卡2
【观点】人生有两次青春期危机,12 岁到 24 岁时为第一次青春期危机,25岁到36岁为第二次青春期危机。社会钟的第一次大规模残酷甄选,区分开中产阶级与草根;第二次大规模残酷甄选则区分开精英与中产。
【例子】毛泽东、王阳明与孔子,三位不同时代的超级精英的三十六岁。有趣的共同之处:那时他们都身处人生低谷,看不见未来。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坚持自己上,而不是向当时的官员或压迫自己的敌对势力妥协。身处深渊,看见南山。
3.金句卡
关于时间迷宫
在时间迷宫中穿梭,你越是采取单一的时间节奏,越是更容易在时空洪流中存在。反之,如果你经常因为外界压力或者奖赏,放弃自己的节奏,那么更容易迷失在时间迷宫中。
关于人生困惑
如果你要思考人生怎样才能少一些困惑,那么,还不如思考人生怎样多一些困惑。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终我一生,我宁愿困惑真;迷惑美;蛊惑善。我希望你所拥有的困惑开始朝内在动机倾斜。从 24 岁开始,你应该找到自己的节拍,敲响你的内在时钟。
三、我的感悟
1.关于人生困惑的本质思考。
这些思考带给我很多的启迪,尤其是第二次青春期危机这个说法,让人倍感新鲜。
我正处于“第二次青春期 ”,曾经我也想同时拥有事业、家庭和个人兴趣爱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而今,我已学会去平衡生活,和时间做朋友。
2.关于“社会钟”的思考。
我是否已经恢复了身体和时间的自由呢?
我是否因为外界压力或者奖赏,放弃郭自己的节奏呢?
我的时间观是否与我的阶段目标相符呢?
我是雪夜闻笛,drawme的写作平行空间。在阅读与成长的路上,一直与你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