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制作
小女儿今年上二年级了,非常有幸遇到一位有责任感的班主任。这么小的年纪,老师就教给孩子们,拿到一本书,要把封面上的信息都要看一遍,包括封面图画,书名,作者或者编者,连出版社等都要看。这是女儿回到家告诉我的。
为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倡议读书的孩子每天往班级微信群里发读书照片或者视频,孩子非常期待,每天很用心,有时候我忘记了或者懒于拍摄,都是她主动提醒我。
老师还教给孩子们做读书笔记,她们当然是简单的读书笔记,首先写上读书日期,书名,作者等。其次是摘抄字词和句子。最后写一下读后感。
非常庆幸孩子从小就遇到教孩子正确读书的老师,现在的我非常后悔前半生为什么不努力去读书,以致前半生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
那句话怎么说来者,意思就是避免以后后悔的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开始做。
今天总结了学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梳理一遍。
[if !supportLists]1. [endif]先写下本书书名、作者、和读书开始以及终止日。
[if !supportLists]2. [endif]边读边划,把书弄脏也要做,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划线,括号,标数字、符号、或者折书角等,不要把规则定得太细,否则成了负担。
[if !supportLists]3. [endif]贴小黄贴或者便签,写下自己的感受已经触发的灵感。
[if !supportLists]4. [endif]用思维导图把握书的层次,按章节做摘抄,比如先写书名,然后写章名,再到每一节的标题,标题从打到小,按照这个结构进行摘除,必要的地方注上页码,以备需要的时候直接翻阅。
[if !supportLists]5. [endif]摘录书中内容
首先直接摘录三到四行,不要整段抄,有的地方即使一句话也要抄。其次罗列书中并不是太重要但也很喜欢的句子,摘录的时候注上页码。最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及时捕捉灵感。
二怎样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一本书,如果想要讲给别人听,明明脑中有却说不出来,这就说明我们只是有点印象,根本没有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只是一些模糊记忆。读书如果不能变成自己的只是,不能丰富自己或者影响别人,这样的读书是非常可惜的,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下面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书中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if !supportLists]1. [endif]反复阅读留存记忆,书不能只读一遍,一本好书至少要读两三遍。记得看过剽悍一只猫的读书行动营的有关文章,一本书要读10遍,每天输出读书感悟,还要极其认真地准备一场“别人能听懂,对别人很有用”的分享,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if !supportLists]2. [endif]找出书中重要的20%,在这20%中4%是最重要的。根据二八定律,书中的内容也是一样,这20%的重要部分占有80%的内容,我们一定要记住这重要的部分。
[if !supportLists]3. [endif]带着感情去阅读,在精彩的地方不妨来一句“原来如此!”,调动我们的情绪,记忆会更深。
[if !supportLists]4. [endif]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如果没有人听,讲一遍给自己听,脑中的印象,讲出来又梳理了一遍,印象更深了。
[if !supportLists]5. [endif]把书整理成一个故事来记忆,比如选择某个角度来写一个故事。
一本书我们掌握了做笔记的方法,养成习惯,然后多读,多输出,书中的知识就变成我们自己的财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