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大学生活心理
为什么你拼尽全力,生活却仍不如意?

为什么你拼尽全力,生活却仍不如意?

作者: 夕夕酱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3:10 被阅读144次

    01 能力不足

    我在简书写作已经整整一年了,写了106篇文章,16万字。

    当初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简书上写作一年,拿到签约作者。

    一年过去了,盼望已久的“签约作者”的标识没有在我的账号上显示。而很多和我在同一时间开始写作的作者,都已经拿到了签约作者,甚至一些比我晚写作的作者,写作字数不如我多,文章更新频率不如我快的作者,也成为了签约作者。

    这就好像一个从小听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长大的孩子,拼命地磨铁杵,磨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发现它还没有变成针。

    俗话说:“骐骥一跃,可至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是说驽马十驾就能成功了吗?为什么我二十驾,三十驾之后,却还是在原地踏步?

    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拼尽全力,写作之路却仍不如意。

    思考了良久,我得出了一个答案——能力不足

    在简书上看到写大学生活的文章,我觉得这类型的文章我也能写;看到关于沟通技巧类的文章,我觉得这方面我也有心得;看到时间管理类的文章,我觉得这方面我也有感悟......结果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都很低。

    和首页文章细细对比了一下,我发现我的文章深度不够。别人的文章总能把观点剖析的很透彻,并且会横向对比,纵向延伸,而我的分析却总是停留在表层。

    之前总把目标定的很高——文章要上首页,我要成为签约作者。可是没有实力的支撑,这些目标就如同空中楼阁,虽然美好,但是虚无缥缈。

    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打磨自己。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平时不断积累相关的素材——无论是标题、金句还是名人事例,才会有文可写,有话可说,有点可论。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胸中的学识满腹,自然下笔如有神。


    02 机会太少

    上个月遇到佳佳,我问道:“今年国考考的怎么样?”

    佳佳叹气道:“不怎么样,根本就没有我可以报的岗位。”

    其实佳佳去年七月就大学毕业了。只是她执着于考公,索性就不找工作,安心复习。倒不是她能力不行,只是她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航海,公务员考试大多有专业限制,佳佳的专业,可报的岗位少之又少。

    佳佳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去过上海,去过杭州,去过北京,也去过深圳。只要是她的专业能报考的岗位,她都会去尝试。有好几次笔试都通过了,甚至还有一次总成绩排名第二,无奈这岗位只招收一人。即便是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数百人中的佼佼者,最终也只能无功而返。

    佳佳确实很用功。我看见她分门别类整理的知识点和题库就足足有五大本。随便拿一道题问她,她都能讲出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应该用什么方法,易错点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佳佳如此融会贯通,却迟迟未能如愿,只因为机会太少

    公务员考试向来是僧多粥少。数百个人,乃至是上千个人去争夺一个岗位,可见难度之大。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人才辈出。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可谓功盖三分国。周瑜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这样称赞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只可惜,在这群雄争霸的三国,胜者,只能有一人。连身有盖世功名的周瑜,都只能感叹道:“既生瑜,何生亮。”

    都是风流人物,都是才高八斗,只可惜,身处不同阵营的瑜、亮二人,必须有人出局。这就好比是经济学里的供需关系。当供给量多于需求量时,想要胜出,你就必须足够出众,足够优秀。

    有时候,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足,而是机会太少。

    我们的能力就如同正态分布曲线,出现在平均值u附近的概率高,越往两端概率越低。这就好比我们的能力,能力在平均水平的人很多,随着能力的增加,人数会随之减少。能力达到顶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当我们的能力已经在数千人之中名列前茅,想要再往前一步,就如凤毛麟角,实在是难上加难。

    所以当我们已经修炼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却因为该领域的机会太少,而迟迟不能如愿,那么就尝试换一个领域吧。这个领域机会太少,那我们就到机会多的领域去。在一个充满机会的领域开始,不见得会比苦守着一个没有机会的领域差。


    3 、方法有误

    股神巴菲特有个著名的十年赌局。

    股神巴菲特和优秀经理人特德·塞德斯打赌,自2008年1月1日起,谁的投资方法能在今后10年捷足先登。巴菲特选择了美国先锋集团旗下基于标普500指数的保守风格股票配置。塞德斯利用集团5只基金,投向其他对冲基金。

    巴菲特认为,对冲基金征收多项高昂费用,尤其是用对冲基金投对冲基金,蚕食掉复杂投资策略的优势。

    从实际结果看,巴菲特选择的这只基金自2008年以来盈利63.5%,而塞德斯的“基金套基金”策略给投资者的回报率为19.6%。

    事实上,如果不扣除基金收费,塞德斯的基金回报率仅为44%。

    最后,这场赌局以巴菲特的胜利告终。

    巴菲特和特德·塞德斯都是十分优秀的金融界人士,在这十年之内,两个人也都十分尽力地管理着自己的基金,只是两个人的方法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当你的能力足够优秀,施展才华的空间也足够广阔,却总是不能如愿,可能是用错了方法。明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非要绕一个大大的弧线,自然是费力不讨好,花了比别人更多的功夫,完成的结果还不如别人好。

    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每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时,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的方法对吗?如果改进其中的某个部分,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差异在哪里?别人的方法有没有可取之处?为了完善我的方法,是否还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如果需要,要学习哪些知识?

    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在不断的总结中,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失误越来越少,让自己里成功越来越近。



    朋友们如何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吧,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拼尽全力,生活却仍不如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ev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