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情绪稳定,人生自洽》
👨🏻 作者: 丁十三
☕️ 介绍: 《情绪稳定,人生自洽》这本书,单独拎出来了几种,我们工作生活中常见的emo情况,通过对这些emo的分析,让我们看清楚我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容易emo。作者认为,这些emo,我们每天都受到其困扰,但是我们却总是搞不清楚其深层原因,往往只是无能为力的逃避。我关于这本书的笔记,都是我有感而发的地方,发问顺序也不会按照书本目录顺序。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不按照目录顺序,我的回答是,因为内容是有感而发,看内容有可能反复看,没有顺序可言。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专注力到底怎么训练它
曾有一位来访者向我求助,称自己好像变成了“专注无能”的人。“我发现我现在完全无法将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走路必须要听音乐,吃饭必须要看综艺,上厕所必须要玩手机,就连睡觉都会被纷繁的思绪打扰到无法专心入眠,最后只能导致夜夜失眠。”
“注意力涣散也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我做事时变得特别容易被打断。经常才开始做一件工作,就突然想到还有另外一件工作没有做,然后慌忙切换,结果最后两件事都没有做完。”
其实站在心理学角度看,上述行为并不难解释。我们必须承认,个人心智游离(俗称白日梦)是一种正常现象。有研究表明,个人心智游离的比例可高达46.9%。而当我们长时间研究某一项工作时,大脑会感到疲劳,这时注意力的切换会刺激神经让我们出现兴奋感,所以可以说,是身体替我们进行了选择。可需要警惕的是,频繁的专注力分散会让我们的大脑出现惯性,导致“分神”变成习惯,而这也正是我们的生活开始为注意分散所困扰的原因。
第一个技巧是“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有三个特点:目的性,实效性,无批判性。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当下刻意做某事”。比如,吃饭时启动所有的感官去品尝食物,走路时集中注意力感受肌肉的运动与伸展,沐浴时感受水流的温度与流动……每天抽出几分钟去感受,再慢慢将时间拉长,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容易集中。
第二个技巧是“自我提示”。
自我提示是指通过语言和声音来提醒大脑集中注意力。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要求被观察者观看20张含有特定物品的图片,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某一件物品。结果表明,曾大声念出物品的人会找得更快。我在兼任考研辅导师时曾遇到过一位受到专注力困扰的大学生。为了提高专注力,她尝试过很多方法,可都收效甚微。我记得当时我的建议是让她在做题时和自己对话。一段时间后她来找我,称这种类似“自言自语”的方法确实帮了她不少。
第三个技巧是“隔离干扰”。
我们都知道外部干扰对专注力的破坏,如外部噪声、电话铃声、响亮的音乐等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在完成需要调动多种注意力资源的工作时,应当保证工作环境周围的噪音在40分贝以下。因此,如果你正处于专注训练初期,那么安静的外部环境则非常有必要。
❤️ 笔记:
这三个专注力训练,是目前全网都有的。所以,只要从搜索引擎里搜索关键字,答案大部分都雷同。
然而,我觉得,有这三个技巧,不够的。还是要看如何去练习。知行合一。
正念冥想,对我来说,讲究体验,讲究把注意力专注在我们的感官上。但是,会发现,做着做着,就不太好注重在感官上了。心思,早就飘到九霄云外了。就比如,我去写作,写作练习多好,我很努力的憋出几个字,会发现,不知不觉,就想去找手机了。我的感觉是,是不是我们的人生信条,太在意目的了。一直有个超级底层的潜意识,太过,在乎目的。建立在这个底层之上的潜意识也好,意识也好。会自动反应,去逃避。
我逃避的特征,或者是生理特征,是多动,打哈欠。
所以如何一步步刻意练习正念冥想,如何起步,是个要花大量时间去建立反馈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