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韩国的电影《安市城》将上映。看简介“讲述唐朝50万大军攻打安市城,城主杨万春遂带领高句丽将士与唐朝大军进行浴血奋战,死守88天”,感觉剧情会有点扯,至少对中国方面来言。
首先,高句丽这个国家其实和后来的高丽、朝鲜没有直接继承关系,虽然现在人家已经认为是他们的历史了;其次唐军哪有50万人,动不动就夸大也是没谁了;当然,具体情况还得上映了再看;最后,也是下面要说的,安市城的城主其实不叫杨万春,这个名字的出现要在这场战斗的几百年之后。
电影《安市城》的海报安市城现在一般认为在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句丽在北燕时期占据辽东后,在辽东境内建立了很多座山城,安市城就是其中之一。
高句丽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国王,而此时的安市城主正是反对他的人。于是,在唐军之前,安市城首先面对的是本国的军队。而安市城主的守城才能在那是就展现了出来,盖苏文攻不下城,最终与城主达成了妥协。毕竟他还要对新罗发兵。
盖苏文高句丽国内的弑君和盖苏文对新罗的战争让唐朝最终发兵。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大军水陆并进。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唐军杀入高句丽。唐军连下数城,当年隋炀帝一直没有攻下的辽东城,最终也被唐军攻下。在野战交锋的时候,唐军多次以少胜多,所以说怎么可能有50万大军呢。驻跸山之战,就在安市城附近,唐军以三万多人歼灭了高句丽十五万大军。
但这一系列的战斗也让安市城做好了准备。唐太宗最终决定先啃下安市城这块硬骨头,但是攻城并不顺利。唐军采用了各种攻城器械,而城内也相应做了各种应对措施。唐太宗令江夏王李道宗在安市城南修筑土山,筑了60多天,已经可以俯视城墙了,突然土山崩塌,压垮了城墙一角。这本是出兵的大好良机,结果由于驻守山顶的果毅都尉傅伏爱擅离职守,反而让安市城的军队趁机占领了土山。唐军几次夺回土山的行动都没有成功。就这样,安市城久攻不下,唐太宗最终决定在冬季来临之前撤军。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此次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无论攻打盖牟、辽东这样的坚城还是与敌军野战,唐军都发挥出色。而面对大败后,高句丽多个山城都投降或逃跑了。
从驻跸山之战来看,虽然与安市城主有矛盾,盖苏文还是派遣了援军。而这只生力军被唐军消灭后,安市城的守城战也的确是高句丽方的亮点了。
于是这次战役在半岛民间越传越神也似乎是理所当然了。不过这位守城能力高超的城主却没有在史书中留有名字,有人认为是其与盖苏文有矛盾,战事结束后,这样的政敌就不需要抬高地位了。
朝鲜高丽王朝的金富轼在《三国史记》(1145年)中写道:“唐太宗圣明,不世出之君。除乱比于汤武,致理比于成康。而东征之功,败于安市。则其城主,可谓豪杰非常者也。而史失其姓名,与扬子所云齐鲁大臣史失其名无异,甚可惜也!”
安市城主的名字在新、旧唐书中没有记载,并且在12世纪的时候,朝鲜半岛的史学家都没有记载这个城主的名字,反而后来却言之凿凿说出他的名字,这就很是奇怪了。
安市城主出现名字这事被一杆子支到明朝去了,最早是梁万春。要不说高句丽的历史属于中国的历史呢,朝鲜人折腾了几百年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还是万历年间的明朝人告诉了他们。
明朝万历援朝期间,两国人员交往频繁尹根寿 (1537 - 1616 )的《月汀漫笔》中有一段说 :“壬辰乱后 , 天朝将官出来我国者有吴宗道 , 谓余曰:安市城主姓名梁万春 , 见《太宗东征记》云 。 倾见《唐书衍义》, 则安市城主果是梁万春 。”
这安市城主不叫杨万春是没有问题的,再不济也是梁万春。不过这《唐书衍义》是啥,听名字也能知道是演义小说一类的书籍。网上能找到一本《唐书演义》的信息,为熊大木(约1506~1578年)所作,这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应该和现在的起点作家一样。
感觉明清通俗历史小说有个通病,就是很多明朝之前的细节各种不能推敲,所以这安市城主在将近1000年后被一个书商给了一个梁万春的名字无论如何都不靠谱。
并且这本明朝小说为了突出戏剧性,编排了好多拔高安市城主的情节,这些反而成了朝鲜欣喜的内容,从“梁万春”的出现可以知道当时朝鲜的一些人已经明摆着把这本书的内容当历史了,其它的情节有没有引用还真不好说。
梁万春的名字在流传过程中,由于韩语中对汉字词的头音规则,逐渐出现了“杨万春”的汉字写法
并且这个名字开始与朝鲜半岛固有的“唐太宗中箭眇目”的传说绑定在一起,该传说出现于王氏高丽后期,最早出处是李穑《贞观吟》中的一句“谓是囊中一物耳,那知玄花落白羽”。
于是,经常能在现在的韩国影视剧里看到李世民被杨万春打败被射瞎一目的情节,这一桥段里的两个重要元素,名字“杨万春“和”唐太宗中箭眇目“恰恰都是没啥史实根据的东西。
李世民中箭几乎成了韩剧这段历史的标配开始朝鲜的有识之士还是把《唐书衍义》搬出来,表明这个名字的来源。但随着朝鲜文人逐渐传播梁万春/杨万春这个名字,并且在流传广泛后,安市城主为杨万春这一观点竟然在半岛史学界有了很大市场。
朝鲜李朝后期,为了民族救亡的需要,大量不值得推敲的史料出现,这也成了如今半岛各种历史发明的重要源泉。杨万春这个名字当然不能幸免,连同李世民被射一目一起,逐渐被认为是确实存在的。于是,在马上上映的《安市城》里,很多人预感李二又要倒霉了。
如今韩国的一艘驱逐舰被命名为杨万春号清末,清人震钧(1857-1920)的《天咫偶闻》卷二记载:“......又闻朝鲜人云:当日守城之将名杨万春,可补史缺。”杨万春这一说法又在清朝出口转内销了。
就这样,一千多年前的人物竟然由一本明朝的小说确定了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