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横刀杂念读书上班这点事儿
什么时候,才能从这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觉醒

什么时候,才能从这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觉醒

作者: nonviolence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22:21 被阅读102次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

    自己已经在很努力的生活,也未必不聪明,

    但总有很多事情看不透,或者想不明白,

    就像那句话说的——理都懂,然并卵。

    刚刚搞定毕业论文,又开始在人才市场连连受挫,几个月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白眼和嘲讽。

    刚找到一份工作,又发现学到的东西完全用不上,努力工作,还是摆脱不了打杂的命运,还有不断的夹板气。

    工作刚刚稳定下来,又发现自己还是孑然一人,寂寞空虚冷,周末时候,仿佛加班才是更好的消遣。

    好不容易捱到过年,高高兴兴回家,结果迎来一堆亲戚的轮番“拷问”

    终于遇见了心仪的TA,看着高企的房价,心里又是一阵莫名的彷徨。

    ......

    生活中的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纠结和焦虑就像是影子一样,永远跟在你后面,甩都甩不掉。

    你似乎永远是属于“焦虑的大多数”,身边也有一两个人,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宠辱不惊,睿智且豁达。他们偶尔会跟你讲讲自己过去的血泪史,让你启发良多

    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你会觉得你也曾经有机会成为他们,而且你也确实在期待,有那么一天,你会突然觉醒,迎来一个转折点,向他们一样,走向一条更接近“人生赢家”的路。

    事实上,人生的觉醒时刻,是当你的心智真正发挥作用时候——当然,这里说的心智,可不是单单指你的智商。

    作为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震撼的经历莫过于发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这里提到了大脑与思考的关系,这种关系远比我们中学学到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复杂很多,笑来老师在这里写了一句很绕,信息量也非常大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作为一个IT民工,我不由自主地联系到了程序运行与反馈等机制,这句话说明的意思是人的大脑以及思考有着很精密(不一定完全正确合理)的测试反馈、纠错机制,这种机制可能是目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极大的难题,但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这样的机制已经牢牢地固化在大脑中,人类对这种纠错机制的认识很久也挺深刻,如中国的“天人交战”西方的自我与本我,意识与潜意识等。

    在这个世界上,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而最容易忽视,也是最难消除的信息不对称,竟然就存在我们的大脑中。

    笑来老师在书中将一个人分成四个部分:

      ※  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的

      ※  自己知道的,别人不知道的

      ※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

      ※  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  

    第一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按照这四个区间划分下自己的人生,分完发现觉醒了一半,我们给别人的印象,可能跟别人看到的相差万里,感觉按照这个逻辑去做人设,固然可以写出无数精彩的小说和绝妙的剧情,而在自己的人生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片坦途,心想事成(虽然理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只能去尽量去控制我们每个人的四个区间,让现实中的自己尽量与理想中的靠近。

    这也是笑来老师用来证明心智的神奇作用的例子,他在书中说,你现在竟然仅凭自己的心智就意识到了“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你的存在。

    在你意识到这句话所描写的事实的一瞬间,它就从“自己不知道”的区域转移到“自己知道的区域”,心智的作用,很多时候是立竿见影的。*

    大学时候,我曾经在一家传播咨询公司当实习生,当时因为传播行业特有的夸大吹捧成分而极其焦虑(现在看来其实是商业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多和少的区别,而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认为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甚至怀疑是因为这家公司特别黑的原因。*

    转折点发生在半年以后,当时我因为极度纠结,已经在考虑是否申请离职,但是在一次提案会上,看见一位来自顶级传播机构的客户经理侃侃而谈,气度儒雅非凡,客户方的老大频频点头——说的领域恰恰是我之前深入调查过的一个领域的——我百分之百肯定他说的东西是夸大十倍以上,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纠结和焦虑烟消云散!这以后在那家公司的工作竟然顺风顺水,一直到自己独立负责项目。*

    最终从公司离开时,还被老板评价说,这小伙很有做传播的天赋,虽然后来还是转行了,但无疑这是个很高的评价。*

    现在想想,当时的觉醒,其实是人生一个必然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节点在我们人生的早期都有,随着生活事业慢慢定型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记忆,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已经淡薄遥远,但个人认为将这些节点解构剖析是完全有必要,而且收益会很大的事情,它是我们打破生活或职业天花板的钥匙和锤子。*

    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那么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事实上这恰恰是人类与猩猩的区别,尽管人类和猩猩拥有共通的祖先。

    这句话写的好任性,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能够这么做!瞬间感觉到了一种作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事实上我们有资格也有必要这么思考问题,现今社会活的还不如动物的人群不在少数,这里并不是在贬低,或者歧视,只想表达失去了灵性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惜。

    若非醒悟,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无从注意这个重要的事实: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尽管你用你的大脑思考,好像它也在知道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分清主仆很重要。

    所谓的“运用心智解放自己”,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这里并不是要与自己的感觉甚至是欲望对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看看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禁毒,就明白了。

    我们要做的,是在感觉与行动之间,让理性的思维插一脚,分辨这个行动是否有必要去做,或者做到什么程度最好。

    举个栗子:

        ※  我饿了,这是一种感觉,很强烈

        ※  我想吃四斤的澳洲大龙虾,满汉全席,这是我想采取的行动

        ※  我摸了摸腰包,又想了下距离发工资的日期,以及下个月的房租

        ※  最终,我去吃了碗兰州牛肉面

    看,饿的问题解决了,我还剩下了吃大龙虾和满汉全席的钱。

    这是最简单、浅显,阿Q意味很浓的例子,谁都知道怎么去做,但世界并非这么简单,总有些事情让我们纠结,焦虑,彻夜难眠,或是为工作,或是为爱情...我们不是不想做出最好选择,大多数时候,是意识不到自己有选择的能力——很明显,这个感情用事的“大脑”太强势,把我们选择的权利给剥脱了。

    > 那么,心智有何用,难道真的能让我们的选择变的简单?在我看来,心智的作用在单一一次的选择当中并不很大,没人能傻到去选择看起来就是自寻死路的选项,肯定都是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优项。所不同的是,基于心智做出的选择,会让后来的无数次选择越来越不纠结。这一点有点像走迷宫,或者下棋,最终让你碰壁的,很可能是你几步以前的那个决定,而最尴尬的地方在于,你不可能通过一次的选择,来挽救几步之前的错误选择。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的经验早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与智商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人用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许多人的心智仍处于未开启的状态。

    我们常看到所谓的的“聪明人办傻事”,其原因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开启。他们做了错误的判断也会振振有词——绝非强词夺理,而是义正辞严、双目炯炯、真诚满怀——尽管在别人看来并没什么区别。

    心智被开启之前,一个人可以用他作为人类理所应当的智商正常地生活——当然有好有坏。然而,当一个人的心智开启之后,他将面临一个崭新的世界——尽管依然有好有坏。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一切都可能与从前不一样,因为他要用开启了的心智去重新理解,去判断。

    当一个人认知一系列正确的道理后,可能会将心智开启,但有的时候(甚至是更多的时候),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子的例子:一个道理明明非常正确,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由于某件事情被戳穿,露出伪君子的嘴脸,而使很多人不再相信那个原本应该被笃信的道理。

    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心智一旦开启,就会不断自我积累,自我过滤,直至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最终天差地别。

    > 有的人有了一定生活阅历后,选择把耳朵堵上把眼睛蒙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一切自己无法理解和辨别的东西,甚至会妖魔化这些东西,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两个这样的人,很难说他们的心智已经正确的开启了,他们所谓的经验,结成了一个厚厚的茧,把他们牢牢地束缚在原有的状态和阶层中,我们今天说的阶层固化,这也算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了。

    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的大幅增长,于是心智可以发展,可以培养,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复重建,反之,如果这一过程出现一些差错,那么心智的发展就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这就好比,有些人一辈子都是原始人,有些人开窍了,就演化成了现代人,甚至超人,而有些人也“开窍”了,退化成了“猴子”

    > 今天在科技界大行其道的人工智能,其实是在给计算机开启心智,不仅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连结果也很模糊,我们并不知道人工智能会让生活更加强大,还是更加脆弱。毕竟,为了心智的开启,人类可是经过了几十万年,付出了无数代人的代价。


    前段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一共花了七天(其中五天正常工作),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比较高效率的了。然而前几天在当当上偶尔发现了这本书还有个新版本(微信读书版本是09年的,后续有13版,还有个2016年出的逻辑思维定制版),据说增加的内容很多,所以马上订购了一本,打算复读一遍,并做成读书笔记分享出来,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同爱读书,爱写作的人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时候,才能从这浑浑噩噩的生活中觉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kk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