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师的任务是负责指导学生怎么学习、怎么思考,那么,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帮助、支持,教师就应该成为身体力行的学习者、研究者。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由此才可以说是有道德的。遗憾的是,大多情况下,教师自己不会学习,也不爱学习。教师也需要唤醒、惊醒、自醒。
教师要把有道德地学习作为日常生活。但这更多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现场才能完成师德的构建与重塑。当你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时,以及课堂上你的教材理解、情绪状态等,都在践行着你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体现着你安身立命的品质、状态、境界。我们可能需要经常细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每天的工作是否尽力而为,甚至竭尽全力?对每天的工作是否充满热情而无厌倦?是否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卓越而不是“捱”日子?是否每天不断自我激励而不是麻木应对?是否对待工作不是一种满足,而总是感觉在路上?或者,经常深深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什么没有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生命的创造和灵性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消蚀、被磨灭?真正的教师,他的本性就是反思,敢于和善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知识、对学习保有兴趣,对问题怀有探究意识和审视的眼光。
教师有道德的学习,应该是基于专业发展的,直接作用于日常专业实践的阅读。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的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但现实是,我们教师太缺少真正的专业阅读生活。
专业阅读应指向教师的专业实践,并且具体架构为:本体性的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基础性的科学人文知识。
教师读得多读得深,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秘,传授给那些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要读教育专著,手捧经典,与先贤对话;要读教育报刊,打开视界,活化思维;要读科学、人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后,约略总括如下:格物致知,读书穷理。以学为读,学思结合。自求自得,盈科后进。博学详说,由博返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有特识,探研精义。致疑存疑问,学贵其化。居敬持志,实学躬行。(18.01.12《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