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生平之十。
曾国藩的经济才学
曾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它的人才辈出令无数国人景仰跟学。曾国藩作为这个家族荣昌的开创者,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善待家人,良好家风等传承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才学的一部分。
曾国藩早期入京做官,收入并不多,甚至捉襟见肘,那么如何收支平衡,在长达十多年的京官过程中,从细微之处窥见曾国藩的经济思想,治小家才能知天下,曾国藩对于晚清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非常清醒,一方面朝廷官员人浮于事,外强中干,一方面民间疾苦,已入深秋。如何经邦治国,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以江南富裕之地收入弥补贫困地区的不足的,要求官员勤俭奉公,一心为民,曾国藩自己在任地方大员时,克勤克俭到了极点,当容闳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在日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一个封疆大吏如此布衣简陋。
曾国藩确实做到了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是言行一致的理学圣儒。
1811年出生的曾国藩,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都是在湖南山村中度过的,他所看到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制度之下的经济运作,除了农业还是农业,士农工商,天下万般事,唯有读书高,再一个的中国等级制度,工农兵学商分三教九流,根本上,中国税收制度以田亩税和人头税,农业税收稳定,而商人是流动的,税赋不稳定,不受待见,这也大大降低了市场经济的交换本质,极大的制约了社会富裕。
曾国藩将农业提升到国家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实际是延续性的农业国的制度行为,这一点上,曾国藩很固执的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只要庄稼收成好,吃饭就没问题了,吃饭问题解决了,天下就是大丰瑞年,国泰民安。在这样的农业为上的思想下,曾国藩要求他的治下省府“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一再强调种田、种田、种田。
曾国藩自我要求节俭,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以俭持家”,要求家族之人照此持家。曾家婆媳,日日劳动,腌制小菜,缝制鞋袜,种菜耕田喂猪养鱼,忙不得闲。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实在太忙了,就买了一个女佣,曾国藩知道后大为光火,责令退还,欧阳氏不得已送给一个亲戚。曾国藩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其中有一条女红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一以贯之的重视劳动家教。1875年 ,女儿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所有嫁妆值钱不多,因为曾国藩规定女儿出嫁的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但是,曾国藩一定亲手书写一份功课单,作为嫁妆,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的手书这比任何嫁妆都值钱。只是侧面说明,曾国藩苦口婆心的思想为人之父实在负责,他想把儿女培养成一个勤俭独立的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无论世道如何,始终内外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