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埃里克森
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有顺序性,有侧重点,会分学段如幼儿园,
1.婴儿期 【年龄:0--1.5岁;冲突:信任感 不信任;品质:希望】
2.儿童早期 【年龄:1.5--3岁;冲突:自主感(对内) 羞怯、怀疑;品质:意志】
3.学前期 幼儿园 【年龄:3--6、7岁;冲突:对外 主动感(帮助他人)内疚感(好奇);品质:目的】
4.学龄期 小学 【6、7岁--12岁;勤奋感 (任务) 自卑感;能力】
5.青年期 中学 【12--18岁;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忠实】
6.成年早期 【18--30岁;亲密感 孤独感】
7.成年中期 【30--60岁;繁殖感(生、育) 停滞感】
8.成年晚期 【60岁以后;完善感 绝望】
02.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单或多)方式/形式/过程 2、3
发展实质--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发展结构--图式(自己独特认知结构)、同化(动态过程 不改变原有图式)、顺应(动态过程 改变原图式)、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动阶段(2--7)——具体运动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爱奇艺敢签巨星】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用 动作和感觉 认识世界;
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小白象实验 哥白尼式的革命);
延迟模仿(相反 即时模仿/立刻)
2.前运算阶段(2--7岁)
早期的信号功能 -语言符号/表象;
泛灵论(万物有灵论);
自我为中心性 不等于自私 三山实验 (言语上表现形式:重复、独白、集体独白);
不可逆 ( 前推后 不可后推前);
不守恒(不具有守恒的概念,形态改变,总量不变 守恒实验);
集中化(单向思维,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刻板(不灵活);
不能推断事实(黑布盖汽车);
不和逻辑的推理(感冒好,驼背好);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红花、黑花、花)【自信可逆反 整季断首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撑
去自我中心性 (他人角度看问题 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可逆性 (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去集中化 (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最突出的成就);
序列化 (排序) 【我(让)你去守(河) / 会要成秃(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已经具有了抽象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的概括,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命题推理;
假设演绎推理(钟摆实验);
类比推理(鱼与水 我与你);
可逆与补偿(通过改变方法使天平 天平实验);
思维的灵活性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 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
游戏理论:
练习性游戏(感觉运动游戏) 0---2岁 简单重复的动作 最早出现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2--7岁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最常见、最典型的游戏
有规则游戏 7岁以后 有规则、竞赛性(输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