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分数出炉
最红的就是文理双全的武亦姝了
全中国的妈妈都在羡慕
“生女当如武亦姝”
已经是大家的口头禅
我的娃固然刚刚幼儿园毕业
也在家长群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毕竟距离ta高考,也就差6560天+了
我们的小伙伴刘丁当
介绍了一个学霸妈妈
清华建筑学院毕业
伦敦大学硕士
在老母亲们焦虑育儿的时候
她给我们讲了讲她的高考经历
和陪同女儿成长的故事
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就像武亦姝的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
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而今天的这个学霸妈妈
就是这样一个以身作则的妈妈
先来看一下她豪华的履历表
↓
♔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3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雷特建筑学院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委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看到这份履历表,原本对高知女性的压力,以及对高考那么可怕的印象,被一场超级愉快的聊天过程给化解无形。
不断有新鲜的信息,和“志玲姐姐”一般温柔妥帖的回应,让3个小时过得无比惬意。
01
当时清华建筑系在广东只招2个
她就是其中一个
清华大学毕业照她是1997年东莞中学的高考生。
相比现在,那时的高考气氛可以说是相当冷静了。“我的同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去高考的。”
在她看来,现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实在是太过度了。幸好广东还算正常,因为一旦选择多元,人就会放松一些。
背景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雷特建筑学院的毕业作品沙漠里的水形建筑她高考那年,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在广东只招收2个学生。“早知道这么难,我肯定不报了。”张燕姝开玩笑说。
那时候,高考还不像现在这么受关注,报考志愿也没有这么多海量信息可参考。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写清华大学建筑系,结果真的考上了。
张燕姝有两个女儿。
对孩子是不是一定要读大学这件事,她也没有执念。
“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多元化的,多元化意味着人们能有更多的路径可以选择,同时也意味着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路径越来越多。”
她说,读书、考大学,找个安稳的工作也许是以前被普遍接受的人生路径。
但是现在,游戏达人、旅行达人、收纳达人、时尚博主等等这些传统上“不靠谱”的行业,也呈现出非凡的影响力。
不但被年轻人所追捧,也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这就是多元化带来的好处。
“高考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但是高考并不是一考定终身。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必然或者偶然的转折点,高考只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出现得比较早的一个。”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在欧洲旅行张燕姝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那些被仰望的“成功人士”,看看他们的人生道路和他们当年高考的情况,就能释然了。
所以呢,高考真的就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点而已。
02
育儿不焦虑
最佳的陪读状态是自己始终保持学习
做家长,完全不焦虑,那是不存在的。
但是,不必过分紧张。张燕姝会因为具体的事焦虑一下,比如给孩子报什么学习班,安排去哪儿玩儿,但是对“育儿”这件事,她并不焦虑。
嗯,这确实值得学习。我们不该为了一件虚空的事情焦虑。罗振宇说,这是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的区别。
张燕姝有两个女儿,一个读初中一年级,一个读小学一年级。
“生二胎最好避免相差六年啊!”她笑着说:“否则到时候一个幼升小、一个小升初,真的是分身乏术。”
话虽如此,但其实她并没有多大压力。
大女儿聪明伶俐,所以鼓励她去攻坚克难,学习更多的书本知识;
小女儿活泼可爱,所以引导她多元发展,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掌控太多,反而会产生失控的焦虑,不如顺其自然。
对张燕姝来说,最佳的陪读状态就是她自己始终保持学习。
她怀着大女儿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怀着小女儿评上了建筑学高级工程师,又在俩闺女幼升小、小升初的忙乱中考取了国家注册规划师的证书。
这是什么神仙妈妈!
她打算再努力几年,评上正高级工程师。
拿到四个证,就可以召唤神龙了。
职业之外,她对艺术也充满了兴趣。
曾经因为女儿不肯学钢琴,她自己报名上起了成人钢琴课,只可惜因为练琴的时间太少,现在也还是入门级的水平。
后来,她和女儿一起报了美术班,女儿学水墨,她学油画,地点一样,时间也差不多,从此以后,过上了一段母女一起学画的快乐日子。“
“其实儿童培训班真的可以和成人的培训班结合在一起,大小一起学,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大人既可以了解孩子的不容易,也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03
对女儿的要求
教育她精神独立是最重要的
前一阵贾静雯又上了热搜。
很多人还记得她多年前的离婚大战,没想到转眼女儿都毕业典礼了。
回忆这一段,贾静雯说养女儿的要义是“女儿要用爱来养,当女生有安全感,有爱的时候,她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每个父母的重点不同,作为备受宠爱的独生女儿,又嫁给了自己的初恋,对张燕姝来说,“用爱来养”是一件自然而然、不需要特别去强调的事情。
在养女儿上,她最重视的反而是“教女儿独立,特别是精神独立”。
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这需要你有足够多的知识和手段去判断,有时候还需要成长中不断的试错,才能真正独立思考。
其次要自信,爱自己,也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者事情),能够全心地投入并且获得满足感,才能不惧他人的眼光和评价。
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她最欣赏的女性之一是林徽因。
“梁思成是清华建筑系的创始人,所以林先生是我们祖师娘,我们都很尊敬她。”
她还说了一个小掌故,原来当时梁思成根本不知道有建筑设计这个专业,是林徽因想读,所以才影响了梁。但是当时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收女生,所以林徽因读了艺术系。
“他们这一对大少爷大小姐,能够在那么艰难的时期,深入到中国最贫困偏远的山区,实地探寻、勘察、测量中国遗留下来的中国古建筑,编印成书,真的非常不容易。”
说到这些话题时,你确实感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多读点书,确实很有魅力,即便是说起八卦来,也格外有趣味。
当然,无论是陪读还是学琴、画画、旅行,这些都不是张燕姝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
最后,张燕姝诚恳地说:“感谢家人支持,让我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说到最后,还分享几点
这位学霸妈妈关于育儿不焦虑的建议
☟☟☟
1. 家长如何才能做到不焦虑?
其实,家长对孩子保持不焦虑的终极办法就是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学习。
一方面,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会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平台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也能接触并认同更多元化的人生发展轨迹,自然也就不会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焦虑了。
2. 妈妈怎么陪作业才能保持心平气和?
其实,妈妈可以回想一下孩子更小的时候,当时自己是不是会因为孩子三个月还不会翻身、六个月还不会独坐、十个月还不会爬、一岁还不会说话而烦恼不已?
但现在这些事情也早就不是问题了对不对?所以,现在孩子不会的那些题目,迟早也都能会的,不是吗?
3. 家长自己的时间管理有什么好建议?
我不建议把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的时间完全分隔开来,而更提倡适当的两者融合。
比如,孩子做作业(或者练琴)的时候家长可以自己阅读,这样能保证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每个月就能读完一本书。
比如,孩子上学习班的时候,自己也报名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健身、瑜伽、绘画书法等等都可以,一举两得。
另外,除了陪伴孩子之外,一定要给自己一些单独的时间,保证和伴侣的亲密时间和与好友的接触频率,不建议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
其实关于学霸家庭
都是由上而下的影响和传承
清华妈妈也说了 要以身作则
用生命影响生命
那么从现在开始
和孩子一起看书
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