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更新下绍兴游记,网上的信息几乎全都不准确,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更多的应该还是网络推广带来的营销弊端,坑苦的是我们这些少行的游客。
跟闺蜜是在定在7.14和7.15两日,在网上看好了攻略,但也不完全看,怕太规矩了会失去游玩的乐趣。只是大致定了一些方向,毕竟也不远,实在不行,就像土豪闺蜜说的:还有钱解决不了的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7777/5152f76132910c51.jpg)
车票:我们买了性价比最高的早晨8:10分的票价137南京南-绍兴北高铁。返程是15日下午14点43分同样的高铁。
酒店:定了网上所说的汇金购物中心如家店,传说中的特惠大床房,费用142,网上评论说晚上能走路去附近仓桥直街看夜景吃小吃,这条最为心动,其次就是说距各景点都不远距历史城区景点,蔡元培和王羲之鲁迅故居景点步行十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去东湖和兰亭步行三百米就有公交车可去,性价比当然这个最高,我们担心选择鲁迅故里内的住宿,会离得兰亭很远,所以相比之下还是选择了如家。
景点:重点就是鲁迅故居和兰亭,其次就是沈园和各种名人故居博物馆一类的,但最终我们也只是游玩了鲁迅故居、沈园和兰亭。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鲁迅故居和兰亭了,因为有喜欢的两位文人,走他们走过的路,看他们看过的风景,仿佛离他们更近。
美食:这个完全可以忽略吧,因为在大肆修路,我们与美食隔栏相望,本打算直接点外卖,可是连外卖至少也得半小时,没法子,只能出去找食,要说绍兴美食,真的没发现,我们走了这半条街,最终点了发誓这辈子不会碰的“开封菜”。
鲁迅故里
去的前一天晚上,由于停水,睡得晚,第二天一早,六点,跟闺蜜无奈的爬起来,收拾好行囊,一人一个小包,我的包本身没什么,已经减负到它能承受的最低限度,可由于一个单反,依然很沉,就这样匆忙下踩点的上了高铁,还算顺利。
到达绍兴,已经是十点半左右,一出高铁,一股暖流袭来,与昨夜查的天气预报很是吻合,天气预报有39度,再配合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热岛效应,实际温度总得有四十度左右吧。我亲耐的闺蜜,在来之前,很热心很主动的买了两顶黑色的帽子!我说要不要带伞,她一口回绝,说打伞麻烦,那好,就不带吧,反正我这么多东西,带伞肯定不方便。下车后,我们怕坐公交麻烦,反正攻略说绍兴北站离如家也就二十来分钟,起步价多点,我们毫不犹豫的打车,加上修路堵车,足足四十多分钟才到,司机为了更好地接单,听我们也是外地口音,把我们放下离如家还要走十来分钟才到的位置,还收了我们五十多,着实感觉被坑的太惨,跟攻略说的大相径庭。
山路十八弯终于到酒店,大概休息了二十分钟,看了下附近路线,本来说的十分钟到公交车站,一直在修路,一路问一路走,没想到最后直接走到了,花了半小时左右,绍兴人很热心,特别是一些大婶,可是方言真的隔层山啊!中午最热的时刻就是一两点的时候,太阳直射点最高,终于到达的我们,简单的在鲁迅故里的大标志牌眯着眼睛尴尬的摆了个pose拍了照,算是来过了吧。
知名小吃臭豆腐,孔乙己茴香豆,然而并不能吸引我们,吃了份牛肉面,攒够了精力开始下午的闲逛。主要有四,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处处都充满了鲁迅的气息。
鲁迅故居总的来说不算大,但如果作为一户人家,在以往应该算是大家人了,毕竟有私塾、大菜园子、几间厅房。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父母卧室及老师寿镜吾的的书房,以及一间客厅,印象深刻的就是寿老的书房,书橱和书架,简单的陈设,还有个四方桌,几张椅子,仅此而已,似乎越简单的陈设,人越能沉淀,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回顾以前的文人,还没有商品多样化的年代,这样的朴素,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其次,我们参观了三味书屋,看到了小时候课本里鲁迅自勉的早字,只能远远的看着那张最里边的“豪华”座位,而“早”字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拓片,“这就是当年鲁迅坐过的,为了安静,选择了最靠里面的座位,为了自勉,刻下了早字”。隔壁房间,摆设鲁迅的“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及“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导游解释,由粗粮到细粮。这些读书方法和读书精神,可能到现在我并未完全吸收与领会,只能赞叹,鲁迅在智慧的同时又有着非比寻常的刻苦精神。
穿过这个门廊,转弯就进入了百草园,虽然很热,但体会到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从静到动。百草园,在我看来,其实也就是鲁迅家的菜园子,说上去好像没什么,但鲁迅的笔下,是如此的生动,让我们循着课本去寻找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油蛉和蟋蟀们,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真真的物种丰富。时隔九十年,依然如书中所说,故人虽已西辞,这里的一切却如故,如若鲁迅一袭长衫还能回到这里,对于物在人非,他将会有怎样的感慨。
下午,我们选择了温度相对低的鲁迅纪念馆,这里与其他任何纪念馆无异,无非是一些纪念物,一些鲁迅的生平浓缩,让我最不能挪步的就是社戏,一个在水中央的戏台,两边是桥,观众都是站在前方的船上看的戏。对于社戏,就像是我们的庐剧,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接地气,在忙余的夜晚,悠闲地站在水中央,伴着银白的月,好不惬意,如此满足。
沈园
在鲁迅纪念馆这个最清凉的地方跟闺蜜东倒西歪的睡了一个多小时,起身去了沈园,四点一刻,太阳还是很烈,买了张四十元的票,进去后,绕了很大圈,发现,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加上入门就可以看到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我:“陆游最终还是听老母的话,跟唐婉分开了,这就是古代版妈和媳妇儿掉水里了,他救得妈。真是孝子。”
闺蜜:“什么孝子,就是个妈宝,这样的男人,就是一现代版渣男。”
黯然伤神。
随后,没有寻得攻略里的爱心小池塘,去了陆游纪念馆,看了些字画,就出园了。看着这个没什么特色的园子,只是因为当年免费开放了一次,陆游和唐婉同游而出名,40块都有些浪费了。
兰亭
兰亭是真值得一去的地方,很想知道当时王羲之是如何找到此处仙境和净土,我来此地只是为着找寻一直魂牵梦萦的流觞曲水,一探究竟。来之后发现这里,是接地气的仙境。充满着文人气息。会稽山阴之兰亭,顺着一条小路进去,两侧都是竹林,第一眼见到的就是鹅池,中间是一条蜿蜒的直板桥,两旁有几只家鹅,我们清早来到这里,在阴凉中夹杂着些日光,斑驳的倒影投在两边的池塘,家鹅悠闲的用嘴清理着自己洁白的羽毛,我以你眼看此鹅,就如同王羲之般喜欢他们。
再入内,来不及去欣赏临池十八缸,转而去了流觞曲水,这是我做梦都想来的地方,看着酒杯顺水流,端起酒杯一饮而下。有点失望的是,现在连进入都要门票,里面人居多,我就只站在外围看了看。看着酒杯就这样顺流而下,到了一个游客的手中,就由一个着古装的美女捞起,游客可以吟诗或者是朗诵诗歌,完毕即可饮酒。来这里游玩的人,大抵都是有些爱文人的,清晨,伴随着几声蝉鸣的树下,游客大声的朗诵着诗歌,颇有些味道,跟我想象中相似度80%,略有失望。在此驻足了半小时后,无意中进入了王右军祠,这是意外的收获,门外看去,与一般的祠堂没什么区别,刚进入门口,心仿佛被打开,进入另一番世界,不大的祠堂,中间是墨华亭,不用想,两旁一定是当年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墨池了,两旁的墨池边上是长廊,摆放着的桌子看新旧,应该是后期放入的,很有科举之感。最前面的屋子供奉着王羲之像。夏天,在这里,即便是下午,似乎也不会有太阳晒到,有微风,开阔,只是冬天似乎就有些凄冷。前门和前厅是两桥一亭沟通往来,这样的架构,让人眼前一新,有的是满满的内涵美。
兰亭古道
游玩到点,我们该回去了,经过兰亭古道,正对面,能尽观兰亭,“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丝毫不差。
此次之行到此为止,无论是鲁迅故里还是兰亭,都聚集着一股节气,不屈不挠,不争不抢,只一心为着一些事。如同这里的环境,从容不迫,悠然大气,有最柔的水,也有最刚的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