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仙苏轼的黄州生涯可概括为:总有一种红尘绮梦在梦醒时才投射眷恋,总有一种心情在历尽千帆后才得拆解释放;总有一种旷达叫历遍穷通;总有一种刹那间的顿悟与超脱叫〝明日黄花〞……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郑谷《十日菊》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04335/f6df2d5a5dadaa92.png)
十日即重阳节次日(也称小重阳),通过菊花一夜之间的备受冷落,进而讽刺世态炎凉。菊花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衰落了呢?这并非菊花自身的原因,一夜之间菊花依旧怒放,只是人情冷暖,世人的跟风习惯让菊花在重阳节次日遭到了厌弃。〝明日黄花〞其实就是重阳节次日(农历九月十日)的菊花,现在常常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经常被误记为〝昨日黄花〞。
〝明日黄花〞一词,普遍认为出自《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其实〝明日黄花〞,也出自另一首《南乡子·九日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首词中的远州便指黄州,徐君猷是此时的黄州太守。
两首作品抒发了苏轼以顺处逆,历遍穷通中又带着些许淡淡的哀伤,重点解读一下《南乡子·九日涵辉楼呈徐君猷》词。〝破帽多情却恋头〞,反用了〝孟嘉脱帽〞的典故,表现自己渴望超脱、又无法真正得到超脱,一种〝未成小隐聊中隐〞的无可奈何。
〝佳节〞两句,化用了杜收《九日齐安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万事到头都是梦〞化用了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的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了郑谷《十日菊》〝节去蜂愁蝶不知〞的句意,明日之菊已非今日之菊,色与香均会大大减弱,恋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以蝶愁隐喻良辰易逝,好花难再。歌词〝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迷人不常在〞,不知词作者的创作灵感是否源于此处?那么菊花盛开之时,就应把握大好时光开怀畅饮,〝菊花须插满头归〞……
〝人生如梦〞,〝世事一场大梦〞,〝事如春梦了无痕〞,〝君臣一梦〞,世间万事,皆如梦幻。得失与荣辱转头皆空,琐屑与纷扰终究会成为时光遗梦。如果曾经的一切辉煌沉淀为往事,不必耿耿介怀,如果命运真的不允许自己大有作为,眼前境况即便万分困窘,也要活好当下,不要让自己沦为〝明日黄花〞。
开怀畅饮以苦为乐终老余生,只要自己还没有沦为〝明日黄花〞,他的人生之路的最远处在〝重九之日〞顿留,自己会竭尽全力将前方的〝扑朔迷离〞一扫而空。苏轼的《南乡子》词,小词虽短,字里行间渗透了儒家的高居庙堂、道家的出仕隐逸、佛家的宿命轮回。他不再追寻帅性今生的纵横沉醉与笔底波澜的刻意潋滟。
初到黄州,苏轼对人生前路充满困顿与迷茫,他终于悟到高谈阔论还不如一言九鼎,长篇累牍远不如一字千金。黄州的定慧院自是苏轼躲避江湖风波的地方,给失坠的舟楫安身之所。一个人若沉醉于幻想之中,幻想就会变成模糊的情味,变成真实的酒水。别人喝酒是为了求醉,苏东坡喝酒为是从别人的醉酒中清醒过来。黄州赤壁依旧如前,渔歌数处就是仙乐神曲,竹篱茅舍就是玉宇琼楼,粗茶淡饭就是玉盘珍馐,旧醅浊酒就是金樽清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04335/d5d0d1c0f72494d3.png)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黄州定慧院灵秀了谁的记忆,拔乱了谁的前尘?缺月的霁色冷光射穿了萧疏桐阴,缥缈孤鸿的浮光掠影撩开苏东坡的心扉,用一束漏断初静的回忆直泻千里。黄州定慧院安抚了苏东坡幽居在心底的落寞情怀,渲染了他生命的岑寂,丰盈了他岁月的旖旎。
宦海微澜之处苏东坡没有迷失自己,他曾经轻触乌台诗案的暗夜斑斓,凝重了流年最深处。黄州定慧院中的禅宗理念漫过文字的河床,只能与缥缈孤鸿幽独的身影,一起被无情地冲刷与侵蚀。
有人说爱的本名叫憎恨,所以才爱憎分明。大部分绝望失望都缘于希望过高,断律残章在文字的渡口浅斟了经年往事。黄州定慧院无数次子夜梦回中静悟喧嚣,摇曳了寂寂离殇。经历宦海沉浮后的波澜不惊,只能与〝拣尽寒技不肯栖〞的缥缈孤鸿面面相觑。寂寞沙洲的冷寂与疏桐缺月共沐精神的脚步,苏轼面对缥缈孤鸿的浮光掠影完成了灵魂的自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