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 | 笔记本搭建逻辑

作者: 慧不慧 | 来源:发表于2021-08-27 09:14 被阅读0次

    印象笔记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收集平台,但大多数就仅仅停步在收集这个层次,大量的信息收集进来后,放在印象笔记或者其他的收集平台上。

    后面想调用的时候就用搜索关键字的方法。搜索后,又再调出来的一个个笔记里面去看,看几条找不到想用的,叹口气挠挠头,自己喃喃一句,“我记得自己存过,怎么就找不到了”,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里找不到,上百度微信搜一搜呗。

    上面的场景特别熟悉吧,在我的生活中可是经常上演。

    今天这篇文章聊一聊印象笔记本的搭建逻辑。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使用印象笔记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存储,调取和解决问题。

    有的人可能作为备忘录,有的人可能是创作。

    目的不一样,搭建笔记本的逻辑就不太一样了。

    第二个问题:搭建笔记本的原则是什么?

    我开始以为就是像收集整理控那样,一堆有一定规则,整齐划一的编号用语的文件夹。其实也不然,就跟我们整理术一样,绝对不要陷入买一堆收纳工具的陷阱里出不来。

    印象笔记的原则-少分类多搜索。

    第三个问题:印象笔记的搭建逻辑是什么?

    一定要有搭建逻辑,而且是符合自己的逻辑,我刚学完这一节课,思考还不深入,随意照搬下欢喜老师的搭建逻辑。

    笔记本的三种构建逻辑:

    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加工流

    知识创造流

    上面三种逻辑,我最倾向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逻辑。因为这样可以和我现在正在使用的工具,滴答清单和人生九宫格联系起来。

    但听了欢喜老师讲解后,又想试试创作流的方式,

    印象笔记不仅用来输入和存储,更重要是输出和生产。

    说到输出和生产,就不得不提,知识管理的经典金字塔理论 DIKW 模型。

    什么意思呢?

    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智慧(Wisdom)由下至上组成了 DIKW 金字塔模型。

    数据经过整理变成信息,信息一多,综合起来解决某个问题就形成了知识,知识通过反复实践生成经验智慧。

    这是知识管理的价值获取流程,也是人类的认知习惯。

    DIKW 模型我做了一个参考,部署在笔记本中,就是大家看到的「收集=创作=项目=归档」,如果你经常写作,喜欢表达自己,写读书、课程笔记,聚焦在输出产能上面,那这个知识创造的流程适合你。

    是不是很想动手尝试下下呢!

    我的一个行动

    搭建自己的印象笔记逻辑架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象笔记 | 笔记本搭建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ap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