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有必要吗
昨天第一次去参观幼儿园。
SH的公立园环境和设施真不错,橙子哥哥去了就爱上了,在那玩的不亦悦乎。
在和老师的聊天过程中才得知如今大城市孩子父母的卷呀。
很多4岁的小朋友除了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认识不少字、会背古诗、懂加减运算。
我们家的橙子对于这些具体知识啥也不会。
我不好意思地回复老师,“我们是快乐育儿。”
作为一个英语四六级证书在手,手持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的妈妈来说,我并非没能力教孩子英语。
我的语文水平马马虎虎,但读书时作文被当成范文。读研时是班里唯一一位各门学科均分达到90分毕业的学生。
对孩子进行知识启蒙,应该没多大问题吧。
可我对于他们的具体知识教育,从未涉及。
其实我不是什么都没教。
我更偏向孩子的软实力培养。
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第一眼能看见的。
如果当橙子哥哥刻意保持沉默的话。
我更关注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的情感教育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安全教育、生死教育、专注力训练、情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实操……
其实,在他俩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
现在的小孩3岁读幼儿园,就要开始学东学西了,我们那时候 6 、7岁才开始上学。
这么小的年纪,他们就要独自面临一个新环境,就得开始学习各类学科知识,一直到参加高考,加起来岂不是10多年的寒窗苦读?
家长的存在目的,难道是为了帮助学校培养一个又一个为了应试考试而学习的学习机器吗?
把孩子变成只懂学习的工具?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以下几种孩子?
1.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
2.考试机器,情商为负数
3.唯书本论,缺思考能力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类似上面的例子隔三差五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高中了,连贴身衣裤都是母亲代为手洗。
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结果呢,考上大学后,由于母亲无法陪读,孩子不适应校园生活,最后只能遗憾被学校劝退学。
有的孩子会考试,次次高分,一路通关到博士。
可社交能力差、情商低。
面试的时候应试能力表现优秀,到了与HR真人沟通的环节,回答问题唯唯诺诺。
被无情pass后自尊心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在家,再也不去找工作。
有的孩子从小爱读书,读了无数本书,可只知道唯权威论,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思考。
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几乎所有的答案都能从书本中查找到,而你却因缺乏思考能力遍寻不得。
学习时是佼佼者,但工作中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如人,因为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
放手让孩子自己尽情奔跑
孩子的童年就这么短短的几年。
他们以后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
我作为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希望他们既能成才,还能拥有一个欢乐无比的孩童时光。
我不会牺牲他们珍贵的孩提时光教导他们不愿学习的知识。
我们家4岁了,不会写字不会英语不会数学运算,按成绩运算的话或许是班级倒数。
但我一点不焦虑。
目标关注在对孩子各项软实力的培养。
对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的未来,我有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