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数(shuò):屡次、多次的意思,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2]斯:则,就。
宋·程颢、程颐:“数,烦数也。”
明·张居正:“若夫为君为友者,又当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优容褒奖,以求乐告之诚,虚心受善,以求切磋之益,庶德日进而过日寡,与圣贤同归矣!”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劝谏过于烦琐,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规劝过于烦琐,就会被疏远。”
【解读】
“距离产生美”,侍奉君主,交往朋友,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待君主过于亲近烦琐,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分亲昵而不保持距离,就会遭受疏远。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任何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并且由于大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生活都存在差异,所以彼此对待同一事物有着各自的见解与需要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不能代替别人去考虑事情,更不能替别人做任何抉择。对于君主也好,朋友也好,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听还是不听由他们自己决定。并且,事不过三,凡事只要说一遍就够了,不必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去告诫,那样只能招来侮辱与疏远。
如今社会,如何与上司和朋友保持距离,维系恰如其分的关系更成了一门艺术。谁都想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如果说话做事过于烦琐,必定招来上司厌恶。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事事想要朋友采取你的意见,恨不能朋友的任何事情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时间久了再亲密的朋友也会对你敬而远之。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受相互理解的关系,所以说,保持适当的距离,大家才能和谐共处。
子谓公冶长[1], “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
【注释】
[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生卒年不详。
[2]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这里指女儿。
明·张居正:“可见圣人之于婚嫁,不论门族,而惟其人;不拘形迹,而惟其行。非独谨于婚姻,亦可谓明于知人者矣!”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他虽然被关在监狱里,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
【解读】
本章讲孔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受冤坐牢的公冶长,可见,圣人嫁女看重的不是对方的钱财和地位,只是以人品论婚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最重视的是人的内在品德修养。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不顾道义也要去攀龙附凤。任何年代,做人都不能太势利,看待事情对待他人,我们应该持一颗纯正客观的心,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视为最重要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正义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不做恶事不落井下石,能够相信别人,做到与人荣辱与共,这样的人便是有道德的人。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值得我们尊重。
如今社会,很多人选择结婚对象首先看重的不再是对方的人品如何,有房吗?有车吗?漂亮吗?有地位吗?……这些成了择偶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条件,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可悲。一个人可以没有家财万贯,可以没有权势地位,但是做人必须要有高尚的德行。英雄不论出身,真正有本事有前途的人必定重情重义,品德高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