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思考、应用、反馈、调整
读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3)

读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3)

作者: 建颐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21:38 被阅读60次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遍《天长地久》已读完,仍感觉意犹未尽。

    我在想,文字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们不曾看到的景象,文字可以让它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人发自肺腑的情感,我们亦能透过文字感知那份实实在在的心情。

    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本《天长地久》,龙应台用这神奇的文字,写出了她对亲情对人生的万千感触与思绪,也让读文字的我,获得了一份极为珍贵的阅读体验。

    作者对父母的一生进行了追溯,时间跨度将近百年,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自父母的出生、长大、变老到父亲的离去和母亲如今已成为人瑞的生命历程。

    透过那些看似平静其实波涛汹涌的文字,我感受到了战争和天灾的无情,感受到了那一辈甚至几辈人的无助和艰辛,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国变幻的心痛、和对父母一生漂泊流离的心疼,感受到作者因为迟到的醒悟与爱而产生的深深的懊悔与歉疚之情。

    “我们有千万个原因蹉跎,一直到你们突然转身,无语离去,我们就带着那不知怎么诉说的心灵深处的悔歉与疼痛,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后。”

    作者放下一切,只为到已成为人瑞的母亲身边,日日陪伴着她,给她一份存在上的安宁。

    “天长地久”——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天长地久,你必须把片刻当作天长地久,才是唯一的天长地久。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 生命从不等候。

    在陪伴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人的生与死、生命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与思考,通过生活的一个个片断和点点滴滴。

    作者的文字,时时触动着我,对生命的认知和思考往往在不经意间得到点醒——

    德国,八十五岁的安琪拉活得热情而灿烂,即使身体的零件在严重老化;欧洲许多白发的、年轻极了的老女人无处不在,在寻常的家居生活中,走着、笑着、热闹着、沉静着、生活着。

    湘江的支流,有个叫吴集的小镇,堂屋里都摆放着一口庞大的棺材,那是人生“最后的摇篮”。

    我们人生的生死课程的“身教”——祖父母“老”给我们看,父母伺候长者“孝”给我们看,然后有一天,祖父母“死”给我们看,父母处理丧事“悲欣交集”给我们看,等老和死轮到我们的父母时,我们已经是一个修完生死课程学分的人了。

    瑞士的“苏黎世”,安乐死的实施,出于人性的考虑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时光的复印机——你以为把原件放进去,吐出来的复本竟然每一份都是原件,我们直接走入了原件,躺下来和那一代一代逝去者的生命面貌重叠在一起。一代一代的生命,何其相似!

    ......

    龙应台,台湾人,一生从文从政,对待生命理性、热情。六十五岁的她,已经过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年龄,她的文字,真挚、坦率、深情、自然。

    “因为看见了那把台上的空椅子,突然之间,就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从高处俯视着灯光全亮的舞台上走前走后的一切,也看得见后台幽暗神秘的深处。”

    亲情与历史交织,人与社会共命运的家国情怀,也使整篇文字细腻而又大气,如心灵的一扇窗,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

    我一直认为,即使年代不同,但人最基本的、原始的情感是相同的。这本书,把母亲、自己、儿子,代代因袭的亲情用文字去串联去穿越,作几代人人生与生命的展现与思考,它是几代人可以去共读的生命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mv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