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过饿的格莱珉中国CEO高战
近期在北京和格莱珉中国CEO高战一起吃饭交流,我们谈到对于贫穷的理解。高战给我们讲起他小时候的经历。
1973年,高战出生于江苏徐州陆口村,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苏北。我去过高战的老家,还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农村。
一块钱的猪肉
高战的爸爸是村里的教师,经济条件相对其他家庭来说好一些。有时候从镇上回来,买一块钱的肉,用油印的报纸包裹着,猪肉上都还会有油墨的字迹。
高战戏称,我小时候吃了不少墨水。
为什么要用报纸包裹着呢?因为怕邻居看见,那个年代谁家要是割肉了,会成为村里的新闻被左邻右舍议论成为一个话题的。
"哟,日子不错啊,又割肉吃了!”
言语中带着羡慕和一丝调侃。
同理心来自相似的经历
高战说,那个年代家里的食物不会足额供应的。烙的饼,要挂在房梁上,防止小孩子够着。东西要规划着吃,避免吃了上顿没下顿。
到后来走出农村,到城市里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在北京也买了房子,成为了天之骄子。他还是对成长于此的故土充满了感情。
2006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农村做试验。模仿格莱珉,后来他成为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尤努斯教授,被格莱珉深深的所吸引。决定在中国引进复制格莱珉。
从农村走进城市,再从城市走向农村,去帮助在农村里的贫困人口,相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贫穷不是一种错误
吴军在《态度》一书中,写给她小女儿梦馨的心中谈到贫穷这个话题。谈到说,自己从记事开始,就饱受物质匮乏的痛苦,从记事起懂得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贫穷。
“我自己曾经也非常贫穷,但是贫穷不是错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穷就觉得那是他们不努力,事实上,穷人更有动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贫穷是一把双刃剑,季会给人动力,也会让人沉沦。”——《面对贫穷,你可以选择沉沦或者奋起。》
“古代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认为,贫困的状态使人分发上进,只要不失去信仰,就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把贫穷变成一种力量。因此,很多犹太人认为,人年轻时,不放贫穷一点,一遍养成一辈子努力的习惯。他们也不会看不起贫穷的人。”
知识分子的偏见
很多知识分子在看待贫穷现象的时候,看对了结果,但是没搞对原因。这里面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另外一个误区是滥施关怀,自己沉浸在关爱贫困人口的仪式感里。
“对于穷人和弱者,有时候,你越保护,越照顾,反而给他们贴上弱势的标签,把他们禁锢在原来的社会地位上。”
中国旧上海,有一个小混混,叫作杜月笙,靠给人修脚,买水果卫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白眼,但是他仍然一门心思要挤进上层社会,最后,还真的做到了,这种例子其实不少见,而他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碎自己的“玻璃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