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我们,对未来充满各种憧憬和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制定了很多目标和原则:
遇到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
遇到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
遇到难题,我们要认真学习;
遇到成功,我们要再接再厉;
遇到压力,我们要勇于承担;
……
几年之后,曾经的憧憬和梦想仿佛销声匿迹。剩下的,更多的是对现实职场的妥协和顺从。与其说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倒不如直截了当一些,说是为了赚钱养家工作。
遇到困难,我们会退缩;
遇到压力,我们会躲避;
遇到难题,我们会懈怠;
遇到成功,我们会傲慢。
……
这种变化并不是退步和低头,而是对职场、对社会的重新适应,并且是更理想的适应。虽然我的话有点扎心,但职场就是职场,职场就应该少一点感性的梦想,多一些理性的判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职场更是如此:一半梦想,一半现实;一半辉煌,一半惨淡。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热点问题——30岁的我突然发现: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我该怎么办?
提问者是一名30岁的程序员,虽然从事了五年多的编程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能力积累,然而却感觉做程序员没有什么出路。梦想着只要努力就能够升职加薪,结果却依然拿着不多不少的死工资;梦想着工作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结果却发现简单重复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毫无帮助和提升。
眼看着自己已经到达三十而立的年纪了,总感觉前途飘忽渺茫,是继续在原岗位慢慢耕耘,还是换一个公司寻找机会,甚至是辞职创业开个小店。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道理谁都听过,但真正能够毫无怨言、毫无徘徊坚持下去的人,能有多少?
——
——
——01:不要用梦想标定自己的成长脚步。
30岁门槛的职场人士,倘若处理不好“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很容易陷入迷茫、焦虑、激愤的负面情绪当中。
在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当中,许巍这样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30岁的我们,总会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犹豫,这也是我们迷茫焦虑的主要原因。我们不想“苟且现状”,想要追求“诗和远方”,却很难做到“不顾一切”。甚至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很难做到。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现实”距离“梦想”已经渐行渐远,有些失落难过,有些心有不甘,有些义愤填膺。虽然发出“这不是我想要生活”的呐喊,但依然无能为力,起码暂时无法改变现状。
面对这种窘境,我们与其消极的抵触,倒不如合理的面对。我们需要用“感性”的梦想去标定人生,同时更需要用“理性”的态度,去迎接自己的职场道路.
感性的梦想:我们梦想着年薪50万;
理性的理性: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月薪5000开始奋起;
感性的梦想:我们梦想着创业当老板;
理性的行动:我们需要慢慢积累,从当好一名员工开始;
感性的梦想:我们梦想着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
理性的行动:我们需要先耕耘付出,才能安逸收获。
……
很多人之所以在“梦想”和“现实”难以取舍,犹豫不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自我定位,遇到事情总是感性的向着美好的方面考虑,结果却被现实泼了一身冷水。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用理性的态度给自己定位。比如,我们可以询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问题①:我想干什么?
问题②:我能干什么?
问题③:我应该干什么?
……
“我想干什么”是指自己的行为意愿和理想追求。包括自己喜欢的行业岗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自己热衷的兴趣爱好。这是针对“感性意愿”的梳理方式。
“我能干什么”是对自己能力、精力、时间、意志力的自我审视和权衡,确保自己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说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喜欢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是针对“理性认知”的梳理方式。
“我应该干什么”是对环境的审视和判断,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或者角色,我们都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我们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也不是我们能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这是对我们“感性意愿”和“理性认知”相互结合的过程,确保我们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目标”尽最大限度的贴合统一。
通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尽量减少一些难以企及的梦想和野心,尽量多一些合理合规的定位和判断。即便发现“梦想”和“现实”渐行渐远,我们依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轻装上阵,轻松面对。梦想有时候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但是处理不好就成了我们的包袱和负担。
——
——
——02:不要用“三十而立”来标定自己的成长脚步。
在《论语·为政》当中,孔子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把“三十而立”定义为:三十岁就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
事实上,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仅指成家立业,有所作为。更是指人格意识的自觉、独立和统一。
30岁的人应该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这是对“三十而立”比较受认同的解释方法。
很多人之所以在30岁的门槛感到迷茫无措,就是错误的把“30岁”当成一个成功与否的判定节点。尤其互联网非常普及的今天,太多的“成功故事”、“励志人生”、“逆袭传奇”充斥在我们眼前,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的确,很多人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年薪;就已经买了车、买了房;就已经在一线城市安身立命……
这是都是由个人的能力和机会决定的,我们一味地将别人的成功事迹标定成为自己的梦想目标,标定成自己的成长步伐。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抑郁、焦虑、迫切的负面情绪当中。
归根到底,这也是不理性的梦想目标造成的负面影响。
——
——
——03总结
30岁的时候,我们发现梦想和现实已经渐行渐远。事实上,并不是现实的不足和冷落,而是梦想的完美和高远。改变现状处境是一方面,改变梦想目标是另一方面。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追求,才能使我们的心态更加健康稳定,才能使我们的步伐扎实可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节点,不一定三十而立;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方式,不一定大富大贵。让“感性梦想”和“理性现实”相互贴合统一,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收获真正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