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就职于某广告公司的大学同学志阳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言语之间满是对当前工作的排斥和抱怨。
“我们设计部的刘总监就会鸡蛋里挑骨头,我帮他整理的会议报告,前前后后修改了10多次,仍然让我拿回去继续修改,他就是在故意整我。”
“还有,和我对接的那个商贸公司杨总,我帮他设计的广告文案很有创意,并且还得到了公司前辈的认同和肯定。结果那个杨总却选择了另一个看起来十分陈旧的广告文案,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默默听着志阳的抱怨,等到他情绪稍微缓和下来的时候,我反问道:“你帮助总监整理会议报告,虽然返工了很多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在你返工修改之前,有没有详细的、具体的询问修改意见?”
志阳有些为难的回答道:“稍微问了几个,但并不详细,如果我问的太详细的话,那样会显得我不够专业。”
我不置可否,继续问道:“你觉得你的文案很有创意,同事前辈们也觉得你弄的文案很有创意。但是,你有没有询问客户杨总究竟想要什么类型的文案,是华丽的,还是朴实的?是的鲜艳的,还是平白的?是新颖的,还是传统的?”
志阳默不作声,仿佛被我说到了痛处。他给客户的方案设计,更多是按照他的想法设定,而并不客户的真实需求。
我最后说道:“职场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你得多询问、多观察,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答案和收获。闭门造车只会造成没必要的意见分歧和返工作业。”
现实当中,很多人都会和志阳犯相同的错误——没有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反而有意无意的逃避提问,用遐想臆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意愿。他们所遭遇的意见分歧、返工作业,低效低能,很多都是“不善于提问”造成的。
对于每一名职场人士来说,“善于提问”绝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素养。明代学者陈献章在《论学书》中写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任何能力和知识都是来源于思考,任何思考和忖量都来源于对事物的疑问。
放眼全世界,很多名人伟人的卓越人生,都是从“善于提问”开始的。比如探求科学真理的爱因斯坦,对他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比如“问遍全世界”的主持人杨澜,她在《幸福要回答》封面上写道:只有把世界问遍,才能把幸福答了。杨澜的“幸福八式”,正是在成百上千次采访提问中总结出来的。
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告诫年轻人说:“高质量的提问,决定了高质量的人生。”
与此同时,所谓“善于提问”,一方面是指善于盘问自己,另一方面是指善于提问他人。
什么是盘问自己?
对自己的盘问,就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定位的过程。比如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的缺点是什么?
我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我们应该做什么修改?
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领导委派的工作,我究竟有无能力独立完成?
②什么是提问他人?
对他人的提问,其实是一种环境信息的收集能力,并且依据收集到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比如以下这些问题:
领导让我写的会议报告,究竟有什么要求?
客户让我编写的广告文案,究竟有什么要求?
就职的这家企业公司,我们究竟需要履行什么义务?
就任的这个部门职位,我们究竟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
将“对自己的盘问”和“对他人的提问”综合起来,不仅能够合理定位我们的能力,知识、方向,还能够依托外部环境的需求和要求,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这就是“善于提问”的最大意义。
——
——
——01为什么我们不会提问?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很少培养我们如何“提问问题”的能力,反而更多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增强我们如何“回答问题”的能力。
做题是回答问题,考试更是回答问题。回答的好就受到表扬,回答的不好就受到批评。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
有些时候,老师虽然总会习惯性的问上一句:“大家还有没有问题了?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了?” 然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沉默以对。既不会从自身出发点寻找问题,更不敢在众人眼前提出问题。这是很多人从“学校”带到“职场”的弊病。
在畅销书《一问一世界》当中,作者杨澜讲述了自己类似的经历:
杨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时候,选修了一门社会学课程。为此,杨澜每天都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嘱咐看的参考书她都认真阅读,相关的论文也写的很好。
然而,等到期末成绩公布的时候,杨澜却发现自己所有的课程里面唯独这门课得了一个B,其他功课都是A或A-。
社会学教授给杨澜解释道:“的确你的作业都交了,完成得也不错,但是我要给你一个惩罚,因为你上课从来不问问题,这就说明你上课的参与度不高。”
杨澜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生活中的我们,也经常因为“不会提问、不敢提问、不屑提问”而遇到各种各样的分歧和误解,甚至是挫折和损失。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不善提问,无非出于这四方面原因:
①抓不住事物的重点,不会提问;
②主观性太强,不屑提问。
③错误的认为提问题就是“示弱于人”,不愿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领导或者客户;
④担心提问之后,得到他人否定的答案。
所以说,想要提高我们的“职场提问”能力,一方面要摆正我们的提问心态,不要怀着“提出问题就会低人一等”的错误情绪,也不要怀着“我很厉害,不屑提问”的错误认知。
尤其在领导和客户面前,我们更要表现的不卑不亢,这样才能从提问过程中获得行之有效的信息和建议。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询问技巧,做到善于提问、高效提问。切勿不抓重点的提问,不着边际的提问,不分场合的提问,这样不仅会给领导、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还会影响到具体的工作效率。
——
——
——02在职场中,如何高效的“提问”?
想要提高我们的“提问”效率,必须要拟定一套简单、全面、高效的提问逻辑。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使用“5W1H分析法”,来规范我们的提问内容,使得我们的提问更加高效。
什么是5W1H分析法?
1932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5W分析法”,后经过人们的不断运用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IH”模式。
“5W+1H”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1、对象 (What)——什么事情。
参考问题:公司生产什么产品?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能够完成什么任务?
2、场所 (Where)——什么地点。
参考问题:工作在什么地方进行,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进行?换个地方可不可以?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换一种路径能不能避免这些问题?
3、时间和程序 (When)——什么时候。
参考问题:这项工作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截至日期是多少?具体的分项流程该持续多长时间?
4、人员 (Who)——责任人。
参考问题:这项工作是谁干的?为什么要让他干?换个人行不行?这个人究竟有什么优势?同时他又有什么缺点?
5、为什么(Why)——原因。
参考问题: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方法?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 同时它又有什么劣势?
6、方式 (How)——如何。
参考问题:工作流程如何安排?人员如何组织?倘若出现什么应急事件该如何解决?
通过“5W1H分析法”,我们可以获取一个闭合的“提问”思路,从而抓住事情的重点所在,提高我们的提问效率。
当然,除了“5W1H分析法”,还有丰田公司的“5个为什么分析法”,麦肯锡的“So what? Why so?”思考法等等。
甚至来说,我们自己也可以有意识的创造一个“提问”思路,既要讲求提问战术的提高(敢于提问),又要追求提问战略的增强(善于提问)。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高我们的职场“提问”能力。
——
——03总结
在畅销书《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当中,作者大岛祥誉这样写道: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自动思考2万~3万次,包括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他人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思考都处于游离状态,只有把它们汇聚到一个点上,思考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功效。
很多职场人士之所以能够专注、高效、有任务性的工作,正是采取了“提出问题——设想方案——验证假设——做出调整——解决问题”等思路流程。
所以说,“善于提问”是很多优秀人士的能力素养;“提出问题”则是优秀人士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