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的背后,其实是认知能力的欠缺

作者: 吃情绪的怪物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20:33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为一个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时,无论你的论据多么充分,他都毫无理由地盲目地保留自己的观点毫不动摇。

    比如,当一个女孩的感情出现问题,男朋友已经不爱她并表现出种种想要分手的举动时,无论你怎样劝她,告诉她这段感情已经不值得珍惜时,她仍旧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是出了点小问题”、“他还是爱我的”。

    每当你用尽一切办法让对方看清现实而遭到对方的反对或者沉默时,你都会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就没办法明白吗?

    1.

    某次和朋友闲聊,他告诉我他的电脑突然不出声了,肯定是扬声器坏了,要网购一个扬声器让我帮他装。

    我问他:你已经确定过就是扬声器的问题了吗?

    他说:那肯定啊,不出声了那不就是扬声器的问题吗。

    我告诉他,电脑不出声有很多可能,比如驱动更新出了问题、声卡带不动坏掉了、扬声器坏了等等都能导致电脑不出声。我叫他拿过了先给我检查一遍,如果是扬声器的问题,再网购。

    但他一口咬定就是扬声器的问题,说自己急着用,完全忽视我的推测,已经再网上买好了。

    我实在很无语,甚至有些小气愤。

    不过当自己平静了一下后,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如此固执——因为他的认知里只有“扬声器坏了会导致电脑没声音”这一个原因。其他的原因他不知道,也想不到,也不愿意接受。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就越缺乏判断力。他单一的想法很难撑起逻辑思考应有的条件。

    2.

    有人认为固执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一个人的坚持与信念。

    但我认为固执具有两面性:在积极的方面固执,名为执着,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坚定、不被同化的品质;然而在消极的方面固执则是顽固不化,不思进取。

    在不断扩充自己的认知程度和知识面的前提下,固执的确是有益的,它令人有足够的韧性去持之以恒,做到一般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在认知程度低且不愿学习停滞不前的前提下,固执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演变为偏执。

    有些人总喜欢把固执当做一种个性,无论自己的观点与做法正确与否,都情愿盲目地固执下去。仿佛不固执后就与人群一样随波逐流,失去了“个性”。

    这些人往往喜欢把固执和“抗拒被磨平棱角”混为一谈,认为自己总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所谓的磨平棱角,是通过在社会中的历练与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认知深度和知识库,让自己能有更多更好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不是狭隘的“圆滑”。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一词——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一个人当遇到相似的问题或场景时,他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以往的经验,并以此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

    当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单一、贫乏,缺少可塑性。

    因此这类人遇到问题时,个人构念所提供的策略就会相当匮乏,往往只有一种。于是他便以为这一种策略就是最好的、无与伦比的策略,而拒绝和否认其他更有效而自己所不知的策略。

    而当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很高时,其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很强,自己的阅历与知识就会丰富自己的个人构念,以提供更多的策略,从中选取最优解去解决一个问题。

    3.

    拿近几年的一些网络热门事例来举例说明个人构念:

    认知水平低的人崇尚“学习无用论”,因为他的个人构念中,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只有金钱。在见识过一些学历不高而会赚钱的人的事例之后,他就会坚定地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

    相反,认知水平高的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会考虑其潜力、社会价值、人格魅力等因素。

    认知能力高的人更倾向于不断发展自己,让自己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让自己永远保持前进的步伐以跟得上社会的节奏。

    为什么长辈和年轻人会有很深的代沟?为什么长辈对游戏、娱乐、互联网等新兴事物会有自然的排斥和抵触?并不是长辈做错了什么,而是这一辈人中认知能力不高的人停滞不前,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总是用自己陈旧的观念来看待新兴事物,难免出现偏见和不理解。

    而长辈中不乏能很轻松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更加成功,人生经历更为丰富和完善。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在进步。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愈加谦逊,明白自己的无知了。

    就像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4.

    认知能力相当的人沟通起来会非常轻松。

    你有没有发现,在和自己的老朋友沟通交流时,即使你们相隔多年没有见面,在阔别重逢的那一刻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话题来聊;而遇到陌生人或者是自己社会中的同事、朋友或者仅仅是有利益往来的人时,与他们聊天总会出现冷场、尬聊。

    这是因为你的老朋友和你陪伴多年,你们的成长环境相似,所以拥有相似的认知水平和知识量,而社会中的短暂的关系人物和你可能只是因为工作或者利益而在一起,并没有相似的人生阅历,你们的兴趣、话题和关注点都不一样,这就很难聊到一块了。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多年不见、成长环境迥异的两个人,即使以前很要好,但发现如今也很难有共同话题了。因为这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接收到的信息量也不一样。随着各自被动、主动的学习,两个人的认知程度和知识库存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距,所以无论以前多么要好,现在也只能“尬聊”。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抛弃消极层面的固执,不断获取知识与经验,保持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会有更多的策略,才会有更具包容性的交际能力,才会有更谦逊的态度。

    这不但是一个人高智商的体现,更是其高情商前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固执的背后,其实是认知能力的欠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ze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