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羽西X简书“儿时的年味”主题征文获奖名单,发现获得第一名的是《儿时的年味|碎瓶胆与一个人的泡面》。乍看题目,就让我脑子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碎瓶胆和一碗泡面与年味能有什么关系?还是一个人吃的泡面。这和我们印象中那些美食啊,团圆啊,简直是大相径庭。这是一种怎样的年味呢?我被越来越多的好奇心驱使,立刻点开了文章。
读着读着,我渐渐感到一丝苦涩,一丝辛酸,一丝无奈,一丝孤独……这和我看过的所有写年味的文章都不相同,大家都在烘托过年家家幸福快乐,人人喜庆温暖,世界团圆美好的氛围,而单单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这世上还有一种年,是痛苦的煎熬,是冰冷的相对,是孤寂的餐桌,是无语的亲情。
仿佛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相差是如此遥远,不禁让人有些绝望——这样的年以后还是别过了。然而,又是出乎意料,在疾病和亲情面前,一家人终于选择了团圆,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和温暖,世界终将被我们温柔以待。
此时,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独特的视角,在红红火火、绚烂无比的春联、灯笼、烟花之中,让我们看到一只刺眼的碎瓶胆;在美味可口、香气扑鼻的各色美食中,让我们闻到一股浓重的泡面味。这样的年味还真的与众不同。

无独有偶,昨天,我在阅读梁实秋先生的《好好说话,好好生活》时,也得到了类似的一些感受。
刚拿起书,我看了题目和序言,感觉这本书应该是教我们如何好好说话的,那作者要介绍哪些说话的技巧呢?我想从目录中先获得一些答案。
打开了目录,第一辑果然是说话的艺术,再仔细看,到底作者要怎样写说话的艺术呢?令我无法理解的是,这一辑的第一篇却是《骂人的艺术》,接着是《沉默》,然后是《为什么不说实话》,再后面是《废话》。看到这,我简直要无语了。这是说话的艺术吗?这都哪儿跟哪儿呀?虽然后面还有五篇:《应酬话》、《谈幽默》、《小声些》、《讲演》、《推销》,应该算是说话技巧方面的内容,但那前四篇还是让我想不明白,到底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艺术?我必须看看。
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这前四篇,不得不佩服梁先生,无论是骂人,还是沉默,亦或是不说实话,废话太多,都不急不徐,娓娓道来,令我不住点头称是。尤其是文章中讲到的一些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哲理,让我不由自主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实,并且从内心承认这些问题在梁先生手中,的确变得不一般。
实际上,我也常常看见那些骂人的、撒谎的人,听过很多不痛不痒的废话,可为什么我就不曾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呢?我只是想一些似乎值得去研究的问题,对这些都不屑去好好琢磨吧。
可梁先生却专挑我们想不到的,让我们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来写,一下子就吊住了我的胃口,而且写出了让我信服的道理,这就是作家的高明和高超之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