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在人生边上我们都是人生的体验官每周500字
万字长文扒开滴滴的皮,你就会明白它为什么屡犯不改 | 珍惜生命,

万字长文扒开滴滴的皮,你就会明白它为什么屡犯不改 | 珍惜生命,

作者: 阿何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8:17 被阅读1050次

    撰文 | 阿何

    | 01    

    昨天,温州乐清市公安局正式确认,于8月24日向朋友求助的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的时候被害身亡。

    这是三个月来第二起因滴滴而引发的命案,也是两年多来的第四起。四次,受害者都是因使用滴滴的“顺风车”业务而遇害。

    上一次事件,是2018年5月份的空姐被害案。在那次事件中,年仅21岁的空姐李某同样也是乘坐乘坐顺风车的时候,被司机残忍地奸杀。

    事件余温未凉,结果新的受害者又出现了。

    如我们料想,滴滴第一时间表示“郑重道歉”:

    据说,还派出了管理层,向受害者家属鞠躬道歉,戏做的很足。

    滴滴的公关工作做的很完美、很热情,只是民众的心却还是很凉。

    每一次事件,都是同样的“道歉-声称整改”的套路,然后又在短时间内再次出现受害者。连小学生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滴滴却宛如穿着国王的新衣,专心致志地扮演者大尾巴狼。

    如此虚情假意,更让人心凉。

    我认为:

    在未来的日子,不管滴滴声称自己将如何如何整改,都只会像过去一样,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套路。对老百姓来说,自保的方式绝对不是相信滴滴会悔过自新,而是拒绝使用滴滴,特别是滴滴的顺风车业务。

    这并非是情绪化的宣言,而是由事情的本质所决定的。

    如果你认真分析滴滴过去的所作所为,以及从商业化的本质、当前的政策环境去看,你会发现滴滴是一家非常“恐怖”的公司。

    | 02

    首先,滴滴的“假意悔过,实质不改”是已经板上钉钉的实锤。

    在今年5月份空姐案后,滴滴曾郑重向公众承诺,进行为期一周的重大整改。整改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1、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2、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

    3、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同时,滴滴软件内置“紧急求助”按钮,用户点击后,系统会根据用户设置的所有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并开始录音。录音信息实时上传到平台,客服人员将协助紧急联系人提供帮助。

    我们就结合此次事件,和此前滴滴的一些行为,看看它家所谓的“整改”是什么货色。

    1、滴滴很多所谓的“整改”,根本没落到实处,漏洞百出

    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滴滴除了部署一些程序化的安全审查措施(如人脸识别,很容易绕开规避)外,对具有实质性的措施是漠视、忽略的。

    就在案发前一天,乐清市另一名乘客林女士差点成为该名司机的受害人。她在案发前一天乘坐过罪犯钟某的车辆,钟某接上她之后直接往偏僻地带开车。幸好林女士警惕性高,中途下车。下车后钟某还驾车追击,幸好路上还有其他车才没有被害。

    事发后,林女士拍下钟某车牌号,向滴滴投诉。滴滴承诺会进行调查,然后直到赵女士遇害也没有任何回复。

    知道赵女士遇害后,林女士非常自责。她表示非常后悔自己事发后选择了向滴滴投诉,而不是报警。

    另外就是,即便已经多次声称会整改,但直到今天为止,滴滴在保护乘客安全方面的处理流程,几乎是空白的,甚至可以说处理的方式是无比冷漠的。

    案发前,受害者曾经向好友求助。好友第一时间向滴滴反馈,而滴滴客服永远给出的答复是“我们会加急处理”,然后再无反馈。

    甚至在好友联系警方处理后,滴滴客服也只表示“上级人员会给你电话联系”,然后拒绝提供罪犯的任何信息。

    正是因为滴滴这种冷漠处理、毫不配合的方式,导致尽管警方已经第一时间介入案件,也经历了14小时才破获案件。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之前多次出事,公众都要求滴滴加强软件对乘客安全性的保护。后面滴滴上线了“紧急求助”功能,然而这个按钮却隐藏在深深的菜单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滴滴有这个功能:

    此次案件中,软件自带的“紧急救助”按钮也丝毫未发生作用。

    多个细节都表明,滴滴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无比重视乘客安全,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乘客安全,但在实际落实上却疏于行动。骨子里,是因为它根本对这块不重视。

    而原因,后面还会深入分析。

    2、滴滴调整了软件,重新打开了“公开乘客信息”的默认选项

    上次空姐案后,公众分析,之所以屡次出现顺风车杀人案,是因为滴滴上线了一个功能,就是乘客的信息向司机开放。

    这项功能带来的结果是:司机可以提前获取乘客信息(特别是查看到乘客的头像),然后通过主动取消订单等方式,对乘客进行定向筛选。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它实质上意味着可以为潜在罪犯精准地挑选目标。

    早期,社会上就有很多传闻,不少富二代开通滴滴顺风车,通过这种方式来约炮,找艳遇。

    那么,滴滴知道这个事实和潜在风险吗?

    知道的!滴滴甚至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豪,将它作为平台的卖点之一,大肆宣传:

    在平台有意引导下,很多人做滴滴顺风车司机的出发点早已经扭曲。随便进入一个滴滴司机群,你会看到下面的信息:

    如果这群人中有一些自制力弱的人、过去的犯罪分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想而知。

    空姐案后,滴滴的这项功能引发了众怒。迫于舆论压力,滴滴当时下线了这项功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等案件风波过去之后,滴滴又悄悄地重新上线了这项功能。

    耐人寻味的是,乐清市案件爆发后,滴滴再次迅速下架了这项功能。

    什么叫做贼心虚?这就是做贼心虚!

    可以预期的是,这次案件风波过去后,或许滴滴又将重新上线这项功能。

    如果说之前反应的问题,是滴滴根本不重视保障乘客安全的话,那么滴滴重新上架高危功能的行为,则是有意识地引导司机犯罪。

    这才是最可怕的!

    重重事实表明,滴滴根本没有将乘客的安危放在心上。

    它认为司机的信息隐私比乘客的生命安全重要,软件的社交功能比乘客的生命安全重要,软件的简洁美观比乘客的生命安全重要……

    在滴滴的业务优先级中,很显然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乘客的生命安全,优先级排的非常靠后。

    | 03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顺风车杀人案件屡次发生,必然会给滴滴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乃至业务上造成一定的损失。那么,滴滴为什么就是屡犯不改呢?

    很显然,知错不改来自于滴滴的底气。

    这种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犯错成本过低

    2、事实性的垄断地位

    3、顺风车业务带来的巨大效益

    1、犯错成本过低

    一个人(或者组织)之所以犯错,很可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犯错带来的收益大过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方面,有个经典的案例。

    上个世纪70年代,福特汽车曾经涉入一起惊天大案。1972年,一个13岁的小孩乘坐某款福特汽车的时候被追尾,油箱爆炸起火,驾驶员当场死亡,小孩重度烧伤。后来,福特汽车承认,公司在汽车投放市场之前就知道设计有缺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但还是将汽车推向了市场。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福特公司算了一笔账,如果对汽车加装安全装置,大概需要付出接近1亿4000万美元的成本。但如果不加装,按照追尾事故的死亡率推算,只需要付出5000万美元的赔偿费用。

    在利益和资本面前,人命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只要收获大过付出,死几个人又算什么呢?

    而滴滴面临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和当年的福特汽车是非常类似的。

    四次顺风车杀人案,滴滴除了被约谈、被责令更改,以及事后发几条假惺惺的百万悬赏,又付出了什么巨大的代价呢?

    到今天,滴滴已经年营收数百亿美金,计划2019年上市,预计市值将超过1000亿美金,是一家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公司。

    别说100万的悬赏,就算是1000万的赔偿,对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也是九牛一毛、微乎其微。更何况,连这点赔偿滴滴都不用承担。因为它早在客户条约里就写了这么一条:

    是的,你没看错,哪怕你坐顺风车被害身亡,法律上跟滴滴都毛关系也没有!

    既然犯错成本如此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可想而知,滴滴根本没有动力去做大规模的整改。因为一旦整改,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甚至意味着影响企业的发展。

    以“公布乘客信息”这项功能的下线又上线为例,为啥滴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都要做这件事呢?

    是因为滴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用户规模新增、营收增加方面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这决定了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比如新增业务、比如通过新的方式获得客户。

    砸钱做优惠活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滴滴一直在尝试将产品社交化。产品社交化后,将大大增加滴滴平台对司机的吸引力(约炮是第一需求),也能因此带来一波新的乘客用户;产品社交化,也能为滴滴探索其他应收模式扫平道路。

    对资本家而言,第一位关注的永远是业务和资本本身。滴滴想要顺利上市、获得高估值,就一定要做出高增长。要做出高增长,各方面业务的探索就一定不能停,更何况是业已被证明有效的功能。

    至于几条人命,又算的了什么呢?

    所以,指望滴滴因为舆论的压力就彻底改过自新是不现实的。

    对于此,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只要在受到外界,特别是监管机构强有力约束的情况下,资本才有可能免为其难的做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比如类似的情况,Uber在国外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司机杀人案,之前Uber公司也是死活不改。后面政府要么责令全线业务停止运营,要么处以数千万金额的罚款,才让Uber真正开始重视保护乘客的安全。

    国外的公司并不比国内更有道德,之所以能做的更规范,不在于企业的自律,而是来自于外界强有力的约束。

    在国内有更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真正开始对滴滴施加重罚之前,对滴滴公司任何美好的预期,都只是幻想而已。

    2、事实性的垄断地位

    本次案发后,我的朋友圈也掀起了一股抵制滴滴、卸载滴滴的风潮,然后有人问了句:

    不用滴滴,那我们用啥呢?

    然后,很多人都沉默了。

    打车出行是硬需求,买得起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选择不是变得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

    确实,现在滴滴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网约车平台,比如神州专车、曹操专车,都算是可行的替代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价格是首要因素,以神州专车为例,在没有优惠活动的情况下,一般都要比滴滴专车贵一些,更何况是一直以低廉著称的顺风车。所以,经常用神州专车的往往是商务人士,费用通常可以公司报销,真正的C端用户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尽管很多人知道神州专车更安全一些,无奈看得见却用不起。

    覆盖率又是另一个要素。

    我身处广州,已经算是国内网约车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在很多地段,使用神州专车、曹操专车之类的打车软件,经常会遇到叫不到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你又急着出行,就只能用滴滴的服务。

    从诞生至今,滴滴一方面自身业务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并购不断侵吞市场份额。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至2017年,在专车领域滴滴已经获得了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

    而在顺风车领域,滴滴同样是一骑绝尘,其知名度甚至远超专车业务。一提到顺风车,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滴滴,而不知其他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涉及出行,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道选择题,因为我们都别无选择。

    所以,滴滴在国内出行领域可以说已经获得了事实性的垄断地位。除非你出门不坐车,只要坐车,几乎就要和滴滴打交道,甚至只能和滴滴打交道。

    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是:

    当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时,各企业都会将重心放在优惠、服务、安全等方面,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期获得更高市场份额。但如果市场已经形成垄断,处在垄断地位的企业是没有动力,也没有必要去做这些事情的。

    这个道理,过去已经屡次验证了。

    PC互联网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引擎,而百度获得了搜索领域事实性的垄断地位。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百度对投放SEM广告的商家毫无监管和约束(反正只要能收钱就行了),造成莆田系假医院信息泛滥,再后来就出了个魏则西事件。

    滴滴同样如此,垄断之后,不仅是优惠没有了,甚至出现了用大数据来人为提高乘车费用的幺蛾子事件。这些,都是大背景下的小缩影而已。

    对滴滴而言,并不怕没有用户,因为用户已经几乎没有选择了。他怕的是没有司机,因为没有司机提供服务,就意味着乘客打不到车,客户就会快速流失。正因如此,滴滴在服务司机、保护司机方面下的力度,一直都比保护乘客要大。

    之前使用滴滴,曾经亲历这样的一件事:

    当时我去上海出差,坐了一辆滴滴专车。当时出行领域已经出了新政策,要求专车司机必须有上海本地户口。

    我和司机闲聊,司机说他是外地过来坐专车的,也没有本地户口。我说那你怎么还能做专车呢?他说这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滴滴缺司机,只要你想做,户口、资质的事情,滴滴公司全部会安排人帮你搞定。

    不管是协助司机造假也好,将“约炮”作为产品的一个卖点也好,滴滴之所以这样做,都是因为它要保持对司机的吸引力,牢牢地将司机拴住。

    从这个角度去看,滴滴为什么在将“公开乘客信息”功能下架不久之后重新上线,就很好理解。

    同样的道理,只要有了司机,滴滴永远都是覆盖率最广的打车平台,就不怕用户不使用。既然你离不开我,对我自然就没有多大的约束力了。

    3、顺风车业务带来的巨大效益

    滴滴能发展到今天如此庞大的规模,顺风车业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从利润角度看,顺风车业务在滴滴整体业务中其实贡献不了太大的份额,但它真正的意义在于:

    1、获取用户

    2、完整出行产业链

    垄断后,快车也开始比出租车贵了,更不用说专车。在价格筛子下,如果没有合适的业务补充,一部分价格敏感的用户就只能选择火车、地铁、公车出行,这显然不是滴滴想看到的。

    这种背景下,顺风车业务顺应而生。它所满足的,是那部分对价格敏感,愿意为此牺牲时间和体验的一部分客户。而这部分客户,其实才真正是中国人的主流。

    即便滴滴不做这块业务,迟早也会有其他公司做,这样子无疑会造成用户的流失,甚至滋生出其他巨头,倒逼过来威胁到滴滴的其他业务。

    此外,不管是快车和专车,聚焦的都是“城内出行”。在过去,城际出行(数百公里以内)大众主要采取火车、大巴等方式,而顺风车出来之后,也成为很多人城际出行的一个选择,从而弥补了滴滴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

    对滴滴而言,做一家覆盖出行全领域的巨头一直是它最主要的愿景。不管是用户新增,还是业务完善,顺风车业务都是最重要的链条之一,必须得做。

    可以说,滴滴本身就是靠顺风车业务起家的,也从未否认过对这块业务的重视。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丽就曾经表示:顺风车是个看不到天花板的业务。

    所以,哪怕舆论压力再大,哪怕自己的人员、流程、安全性跟不上,滴滴也不可能放弃顺风车业务。

    滴滴难道不清楚业务发展的速度已经超出了自己把控的范围吗?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还做不到保障乘客的安全吗?不知道自己现有的安全机制不到位、漏洞百出吗?

    很显然,滴滴都是知道的。但是和公司整体业务发展需要相比、和资本市场的需求相比,乘客的安全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无非就是死几个人而已,没关系,只要我态度诚恳,做好公关,很多人会原谅我的(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普通人在为滴滴解释);即便不原谅,大众很快也会遗忘的;即便遗忘不了,大众也会发现除了滴滴之外别无选择。

    所以,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所以,从代价性、垄断性、业务性三方面出发,滴滴本质上就没有动力,也不可能将乘客安全放在很高的优先级。在这些本质性因素发生大的改变之前,任何滴滴公司自身承诺的“安全性”都是不可信的。

    | 04

    面对这种现状,其实我们能做的并不多。

    一方面,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和监管机构。希望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法律,最主要的是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和处罚。

    资本天生没有道德。能让资本家牺牲利益的,只能是让它们犯错后要付出比利益更大的代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另一方面,是希望某种程度打破垄断局面。

    出行领域,还有一些别的选择,比如说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最近美团也推出了打车业务。

    这些企业的服务,我也用过,除了车相对少一些外,说实话服务确实还不错。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再出现一家相对大一些的出行公司,某种程度上打破现在一家独大的局面。

    并不是说这些公司就会比滴滴更有道德,而是竞争天然会带来更强的约束,而约束产生道德。

    其实,两者都很难,也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也很难做一些什么,只能等待。

    在等待的时候,我们也只能采取一些非常被动的手段。

    比如说,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拒绝使用滴滴顺风车服务。哪怕使用贵一点的其他专车,哪怕使用麻烦一点的公交、地铁、大巴,都不能让自己去助力罪恶的平台。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很大。能让资本家感到痛的,只有利益。既然如此,我们就从利益出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既然没有谁能帮到我们,那我们唯有自救。能做到的,唯有紧紧抱成团,用行动去做实质性的抗议。

    又比如说,以后出行务必注意安全。特别对女孩子来说,尽量避免深夜出行、避免单人出行。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打出租车其实都要比顺风车安全的多。千万不要为了省几块钱,最后连命都丢了。

    总之,现阶段环境下,我不相信滴滴的自我约束行为,也不相信它所做的任何承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幽冥鐗:行业垄断就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个公司做的不好,可是你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就是有也跟它半斤八两。比如,通信业,你不选移动,就是联通,或者电信,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 __f17a:滴滴的错误在于他们的监管并不到位,在出现事情后,应急措施存在极大的漏洞,顺风车的问题不及时解决,造成悲剧的再次发生,通过这次滴滴的公关水平也预示了并不会改
        政府部门也有错,政府部门对于顺风车的监管措施在哪里,在上一次事件发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监督整改,一个平台随意出现各种'约‘的内容词汇,对互联网的企业监督又在哪里
        人性的错误主要是因为犯罪的成本太低,如果是只奸不杀呢,女性作为弱势的一方,甚至都不会报警,没有人可以提供绝对的保护,才是真正的悲哀
      • 梓小生:辩证看问题
      • 蓝抹布:平台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主因还是人。平台监管再规范,人一旦起了歹心,规则就苍白无力了。
        阿何:@休歌 正解
      • 筱筱小蜗牛:阿何居然也在简书?😀
        阿何:@筱筱小蜗牛 是我本人哈
        筱筱小蜗牛:@阿何 在公众号上看过这篇文章了,看到在简书也有,吓了一跳,点开看没想到真的是本人呢 😂
        阿何:@筱筱小蜗牛 是的呀我还有微博呢
      • 2ed341e8d864:滴滴:在资本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用金钱解决的,如果有:“那就赔三倍”
      • 新月丶夜幕中的独行者:和滴滴毛线关系,技术是无罪的
      • 5e58b144e14f:其实出现这个事情也不能全怪滴滴打车,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微信 qq见网友 被抓入传销 或者被杀啥的,这是不是腾讯的问题? 菜刀发明出来是用来给人们切菜,切食物,而有些人却用来砍人,剁手,剁脚,这是不是发明菜刀的人有问题?电脑发明是给世界添上不同的色彩,而有些人却沉迷,这是不是发明电脑的人有问题?那些做产品的人员都是抱着一颗‘人心本善’理念去设计产品,可是总那些‘人心本恶’的人也在使用,把产品弄的肮脏。
        这根产品没太多关系,是人的心 。产品毕竟是死,而人是活的。人心可畏!!愿世界善良的人多一点。
        世界是想象:哥们你这说法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技术肯定没有错,错在用技术人的,因为技术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对于滴滴这个事情,我期初的观念也是和类似,出租车公司的员工也会开出租车抢劫,这和出租车公司本质上没有联系,但是租车至少装了监控,定位嘛,已听说是警方办案,那肯定会积极配合查到能查的信息,而滴滴则不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这些可以预见的保障人声明财产安全的措施都没有,一句话,不是现有的技术做不到,而是滴滴出于成本考虑没有做,这才是滴滴被大家抨击的根本原因,而为啥出于成考虑,肯定是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嘛
        5e58b144e14f:@轩辕靓雅 你知道什么是理性么?
        轩辕靓雅:nanima有人用菜刀杀人了菜刀商也得配合调查谁买了他的菜刀,sb玩意还帮他洗白
      • aLEMONtr: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很大。能让资本家感到痛的,只有利益。既然如此,我们就从利益出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既然没有谁能帮到我们,那我们唯有自救。能做到的,唯有紧紧抱成团,用行动去做实质性的抗议。

        有道理。自从滴滴出事从没再坐过,宁愿公交。滴滴时不时还发来优惠券,不理,删除!作者说得对,让资本家心痛的只有利益!
      • 云在西湖月在天:有一种比让它损失利益更加直接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让事情发生在他身上。
      • 野生河马:任何行业垄断了都没有好结果
      • Joshua1919:女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为啥不做正规的出租车?就为了省那几十块钱?这个世界没有谁能指望得上,自己保护自己吧
        也很无奈:@Joshua1919 呵呵,有本事你被欺凌的时候别报警别求助
      • anniashen:指望滴滴指望不上。我打车只要晚了点或者目的地稍远,就会故意在车里大声打电话告诉亲人所坐车的车牌号,并发信息给亲人,目的就是让司机明白,如有不轨,你别想跑了
        阿何:@anniashen 防人之心不可无
        轩辕靓雅:司机杀人时就没想跑,实名注册的账号还能跑了吗
        阿何:@anniashen 防人之心不可无
      • 风止了:滴滴确实有错,但最恶的是人性
        阿何:@测试狗Judy 嗯没错
        阿何:@测试狗Judy 三观正~

      本文标题:万字长文扒开滴滴的皮,你就会明白它为什么屡犯不改 | 珍惜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g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