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轮回。迷恋,是爱的缺失。
爱情幸不幸福不在怒能够找到正确的人,而是能否认清自己的内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为《为何爱会伤人》,作者依旧是昨天与大家一同分享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的作者武志红老师。在本书中,武志红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关于爱的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未来的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当下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
(如下内容为个人读书笔记,均来自原文)
克林顿钟摆: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爱情的正确与否,关键不在于找到“正确”的人,而在于你能否将自己的内心修炼成“正确”的。
婚姻,找的是伴儿,不是梦。
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1+1=1. 。 1+1=0 。1+1=2。第一阶段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两人宛如一体;第二阶段你是我人生痛苦的根本,我是你人生痛苦的所在,我们在一起是天大的错误。第三阶段你是我,我是你,但我们在一起,并且真的感觉我们应该在一起。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个人。——林徽因。
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胡适
黄家凉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种格局不只会在政治中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一样会出现。
弱势一方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是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有什么两样。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备比喻为“隐形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它的独特的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所有确定性的根源就在于:你在并且我在。这是马丁·布伯的一句话,这句话谈到了他哲学观的核心——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没有“你”,“我”是不可能的。——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雅各比
佛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实现。
爱,太多的时候,是一个孤独的游戏。
瓦苏说,我们的心有三层结构,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中间一层是伤痛层,最深处一层是真我层。
心理学中有句话说,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两大动力是性与攻击。但新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将其修正为 ,人的两大动力是亲近与疏远。如果亲近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产生创伤,如果疏远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一样会产生创伤。前一种创伤是被抛弃的创伤,后一种创伤是被吞没的创伤。
男人没有女人也能够考虑自身,可女人没有男人就不能考虑他她自己。——法国作家 本达
女人,是个相对的人。——法国历史学家 米什莱
尼采对女人的态度——见女人时,带上一条鞭子,他认为男人必须高高在上,对女人必须粗暴,否则女人就会吃掉他们的力量。
一个人沦为了另一个实现自己欲望的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关系。——马丁·布伯
西蒙·娜·德·波伏娃写了一部世界级的名著《第二性》,专门来探讨女性。《第二性》的书名的意思即,男人是第一性,女人是第二性,男人是the one,女人是the other,翻译过来即,男人是“主体”,女人是“他者”。我们流传的萨特的名言“他者即地狱”也是这般意思。
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义。——马丁·布伯
对你而言,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饿对象,而且只有一个。——柏拉图
爱情里最好的境界和最低的境界,常常看上去是一样的。爱情中最好的境界,是合一,而最低的境界,是貌似合一。
衰老、孤独、自由和死亡,是亚隆所说的每个人都必然遇到的四大生命主题,这些主题我们必须去直面,而是首先是独自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