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共识,写作能力是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不提高或提高的幅度小,语文教学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困惑着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多年来探索写作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
但有一点我觉得还很有必要突出出来,那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写作活动的实质,遵循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来切实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具体有以下四个指导环节:
一、探求写作之源,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
探源就是指导学生探求写作的本源。写作必须先要有思想感情和材料,它们的本源在鲜活的生动的现实生活中。
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具体帮助学生解决“没啥写”的问题。
可是,谁能说学生没有生活呢?学生也懂得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教师也反复强调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那为什么就是在写作中不见效果?
据我看,关键是缺乏教师的有力指导,教师始终喊在嘴上,学生始终浮在生活的表面上,没有把生活真正变成写作素材积累到头脑中、积累到写作实践中。
学生对身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一是没有时间回顾和反思,二是没有具体的情境比较、辨析和思索,不会挑选和占有,不知哪些该收获、记忆,天天匆匆而过,浮光掠影而已,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教学生会写作,必须首先教学生会做人。
这一任务似乎离语文教师很远,其实不然。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语文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一致的,写作活动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所谓“文如其人”。
所以,写作教学必须有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的关于班级和学校、关于生活和社会、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关于学生一切感兴趣的话题的讨论。这正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语文教师必须是出色的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而不能仅仅是会教课文知识的老师,写作教学缺少这一环,写作指导就缺少了根基。
语文教师要密切关心自己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和他们一起畅谈国际风云、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青年的理想和前途、学校和班级、友情和爱情、幸福和苦恼等等话题。只要他们感兴趣、有故事、想表达,教师就可以组织他们座谈、辩论。
教师从中只要把握议题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点拨,有意激发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丰富的感情中寻找理智的坐标,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把握自己、把握生活,不断走向成熟,这才积累了生活,积累了思想感情,才积蓄了一定的写作之源。
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和运用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训练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表达等能力。他们才会感到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生活中真是有很多要想的事情、要说的话、要写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