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想学习有一个领域的知识,我该怎么学习呢?
就像我们现在关注的各种干货类的公众号,所有人都讲得好有道理,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远远满足不了我们感兴趣的内容。
这么么多,我该学哪个呢?!
1. 知识的分层:
咱们就拿上面这张图举例子,上面这些技能或多或少大家都想学习吧?嗯嗯嗯,你发现了,很多都可以用到工作当中,而且很多都是我们公众号啊,简书啊这些媒介在向我们推送的。
嗯,问题来了,这么多内容我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学吧?
别着急,我们先来对知识进行一下分类:
知识的分类
如果我们对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东西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一篇公众号文章传达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三个层次里面找到其中一个位置。
而我们要在关注什么呢?
如果你还是学生,那通用类和专业基础类的信息更值得你关注。
但是如果你已经在职场了,那整个金字塔你都要关注咯,而且你要关注的是,如何当你的金字塔底座变宽,让高度变高。
2.知识的分类
知识仅仅是分层还不够,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分类:
- 舒适区:就是你已经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你已经能够熟练应用,驾轻就熟,使用这些技能能够轻松应付你的工作和生活。
- 探险去:你知道自己不知道,比如小六知道自己财商不行,那如何学习理财是我急需要去搞清楚的。
- 宝藏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块内容,它已经成为我们潜意识里的反应,比如在15年9月份开始在简书写干货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IT男,自己的思维方式还能干这个。
- 盲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受限制与我们当下的时间和空间。
面对这个四个区域我们该怎么做呢?
- 舒适区:走出去,原来知识对专业基础类的东西驾轻就熟,那现在尝试调整难度,去学习更专业的层次
- 探险区:扩大涉猎范围,我是一个程序员,那我是不是可以去了解一下产品经理的工作有哪些?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我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些领导力的方面的知识?
- 宝藏区:尝试去做分享,尝试把自己潜意识里面的行为和想法输出出来,变成文字,变成图示或者流程,你会发现你闭着眼睛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会给很多小伙伴们带来新的认知。
秋叶PP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很多高手做的PPT一定比秋叶PPT的小伙伴们做的更好,但是为什么秋叶PPT的课程还是那么火?以为他们懂得如何拆解自己的技能,并让每一个小白学得会。
3. 学什么很简单,自己画个罗盘
那如果把知识的分层和分类两个维度结合在一起呢?
知识的分层和分类三个层次和四个分类两个不同的维度组合,就会得到你的知识罗盘了。
4. 我的知识罗盘
当我整理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
setp 1:先列出自己所有会的技能,哔哩哔哩无关大小,只要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些的都写出来;
setp 2: 将这些技能放入技能罗盘中,看看他们的现状;
setp 3: 挑选和自己当下的工作和学习紧密相关的进行移动。
setp 4: 根据学习区和宝藏区的的内容确定自己的行动计划,比如怎么学,怎么分享,怎么用到工作中等等。
比如,我在做2016年年度计划的时候,我就利用这个圆盘来给自己定位:
- 根据16的工作计划,把一些技能从舒适区里面拖进学习区;
- 写作已经在学习区训练了半年,可以往宝藏区开发利用起来,变成个人的分享类型产品。
- 又因为时间有限,只确保16年有三个主要的方向,其他暂不做计划,静观其变。
... ...
确定了学习方向之后呢?
确定了学习的方向之后,接下来才是我们要谈的“如何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了”。
我们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便利,可以说现在在网上我们想学习任何东西都有机会找到资源。
那这些入口到底有哪些呢?
学习的入口
我们明天再好好聊吧。
END.
网友评论
今天朋友推荐了简书上您的文章,一口气看完了三篇,受益良多,非常感谢!
不过六哥你的圆盘是用ppt怎么做出来的?我尝试了几次不是很好看,不过有可能你后面的文章都会写到这一块,只是我还没有看到。继续加油
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有人说不靠谱。
我想问下小六六,你周末不出去玩吗?一直在写字吗?
灰常崇拜,自愧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