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意外的翻到好几本书,都是大部头的,就连现在看起来都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看完的书。
这一是让我意识到我的确喜欢看书,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我都有兴趣去涉猎。还有一点让我有些困惑的是我在曾几何时看完了这本书,但却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我把书内外翻了几遍才确信我的确看过这本书。
这就好比在记忆深处的某个记忆被突然抽了出来,如果不是因为我刚好找到或许我关于这本书的记忆会就此消失,连同里面我曾经认同的观点和概念。
而且我看书是很喜欢勾勾画画,做些笔记的,这个习惯还是因为我在看纪录片时无意当中了解到毛主席年轻时也是如此,甚至他的很多书是借来的因为勾画注释的地方太多,反倒是变成后来不愿意将书借给他了。
我想了想自己的书都是买的,用不着找人借,所以我勾画的也很放心、大胆。
我还在书里写了一些有感而发的感想,刚好这本书是关于人文的,也就对社会现象和自己内心情绪的不满、踌躇做一个简短的抒发。
我只是很可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看这本书的心情也是很“宝贝”的,喜欢的不得了,但现在却连百分之一的内容都不太能够回忆起来。
这就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机会,如果读过的书都会忘,那我们还要继续读么?
我个人的想法是不仅要读,还要读的多、读得快,读的精也读的深。
正因为会忘记所以知识是需要不断给予养分的,你一天不“浇水”,思想的果实则随着时间日渐枯萎,所以是你读的太少,才会出现忘记的更多。
其次读的多和快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因为读的快所以你攫取的总量自然就多,至于记得住多少则是下一个读的精和深的问题了。
之后不仅要精读,还要深读。精指的是你对要读的书的范围内容得预先有所了解,你要知道这是不是你现在所需要的,是不是一本“好书”。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更加要谨慎的对待、调配自己的精力,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你想要的和需要的书。
最后使知识、想法形成有效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深入的读书。但你需要有所选择,并不是所有书、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深读、研读,只有触发自己思维模式或对行动力有所帮助的点进行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