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平凡之路

作者: 空心菜abc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22:20 被阅读84次

    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肉身杀出一条生路,求证出一个结果。

    如果平凡是必然的,也终究是没有遗憾的。

    《玛丽与马克思》剧照

    最近不知道是无聊还是怎么的,我把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电视剧又重温了一遍。包括港剧《流金岁月》,记得是上初中的时候看的。还有一部很老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我看《东爱》的时候早就不流行了,只是听闻很好看,女主角很迷人,就入了那个坑。此外,一部很小众的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让我心心念念,张艾嘉的《心动》也是我每年必温的电影。

    显然,这些都是很老的影视剧,重看了一遍仍然是觉得以前的电视剧拍的怎么那么有味道呢?我显然不是一个很新潮的人,最新出的影视剧我很少有兴趣观看了,现在90、00后提到的人气偶像我经常是一头雾水。

    对于电子产品也不怎么热衷,我还记得我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高中时期买的,一用用了好多年,至于是多少年我也记不清楚了,因为不慎丢失才不得不换个新的,当时心里懊恼极了!

    期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有了智能手机,什么时候苹果风靡全国,我只是知道过了一个暑假,身边的小伙伴手机一下子都换成苹果的了,那时候简直十个里面九个用的都是苹果。可能我就是那一个例外吧。

    从我开始有手机,是周围人中最新款的手机,到没过多久,身边大多数都添置了智能手机以及IPAD,我依然用都是的像是老古董的直板手机,应该没有比我更落伍的了……

    朋友后来劝我买个苹果手机,我偏不,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我只是觉得如果吃饭的时候,大家掏出一样的手机,一点都不酷。就像是一开始很别致的俏皮话,说的人多了或者听到的人多了,也都成了陈词滥调,新意全无。

    可能我还是有一点点念旧吧,对于自己的物品,对于曾经留下美好记忆的影视剧,我有点过于留恋了。而念旧好像并不怎么契合时代的节奏,弄得自己好像年龄很大一般,好像是不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后来我想了想,还是性格使然。

    记得是一位朋友推荐我看的《玛丽和马克思》,这几年我时不常地就拿出来重温一遍,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到现在都说不清到底是哪里打动了我。比如说我们看文艺作品,我们可以说里面的亲情、友情、爱情、场景,或者哪个具体的人物很漂亮,很吸引人,很打动我们。

    而我无法把《玛丽和马克思》具体总结到某个简单的人物、情节、场景,甚至是台词。

    是的。也许是整体的一种基调,或许是影片的氛围,或者是文艺的腔调,更或者是影片中描述的“生如蝼蚁”般一个个普通而具体的人潜移默化中打动了我,甚至我自己都没有知觉。

    我觉得对于很多中国人,也许不仅仅是中国人,承认自己微小、平凡,甚至是不美,是件很残酷的事。在《玛丽和马克思》中描述的都是这样的、一个个带有先天或者后天缺陷的普通人,精神的或者身体上的,竟让我觉得如此真实温暖。

    这让我感受到影片和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连接的入口。

    反观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曾经有过深切来往的个人,以及更多的泛泛之交、萍水相逢的人,不管境遇怎地,何尝最终不得承认终究是凡夫俗子一枚,顽强或者不顽强地抵抗生活的侵袭呢?

    以及生活对于每个具体在其中生活的人来说就是笔糊涂账,是团乱麻,是理不清头绪的、分不出因果的债。

    比如说玛丽问小孩是从哪里来的,她的出生怎么会是个‘accident’?

    玛丽父母的去世则更像是一个‘accident’。

    玛丽母亲偷窃、父亲忽略,生前未必光彩,连死的都是稀里糊涂地,也让人半点感受不到崇敬与肃穆。甚至影片中玛丽还未对父母亲双双去世悲痛不已,她的生活已经迈进一个新的篇章—幸福的新婚生活。

    好多人离去了,就像是出生时未曾预料一般,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太多可以炫耀吹嘘的地方,也看不出有超越他人之处,甚至胆小、懦弱、不宽容、有精神疾病、肢体残疾,生活乏善可陈,甚至是作为一个都市人无法安之若素地生活在这个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无法读懂别人的表情,忍受嘲笑讥讽,不知道怎么正常地和他人交流。

    社会留给这些人的生活、生存空间太窄了,更重要地在精神领域,他们简直是绝缘体般地与大多数人隔绝了。所以影片导演要安排一个玛丽这样一个小女孩笔友,只有玛丽这样的小孩才会给马克思写信,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马克思还会有什么朋友,还能够收到什么样真切的来信。

    用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来探视马克思的生活,不戴有色眼镜地。

    如果没有玛丽的信件敲开马克思的内心,我们普通的正常人也无法窥视这个身患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的一种)的44岁生活在纽约的犹太人的斑斓的精神世界。

    顾城有句话是“人生如蚁而美如神”。听起来很美是不是?我初听也很折服。现在有点怀疑其真实性。

    人生难免为琐事奔忙,如同蚂蚁觅食般可怜渺小,而精神、思想、信念却可以超越肉身的存在,让人产生出如同“神”般的光芒。这样的解释总让我想起爱国主义教育的说辞,以及中学课本里阐释革命先烈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这应该是最早的鸡汤文了。

    总是把特定年代、特定时期、某些个别人物的个别事迹发扬光大,精神上大书特书,也总让我怀疑自己:

    “没有形而上的理想主义的人生不能够称之为人生吗?

    那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的普通人生是不是简直就是没有活的必要了?”

    这样的话语和价值观听的越多,在内心植入的越深,人长大成长后越会觉得自己失败。

    觉得离年少时对自己的幻想出入太大。越入世,挫败感越强。

    其实我现在才开始明白:我们最终也不会成长为上学时老师宣扬的那类人,或者工作后媒体追捧的那群人。

    就像是曾经上学时,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了很好的大学,最近听说混的不好,所嫁非人。

    就像是媒体鼓吹的创业,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和我究竟有一毛钱关系啊?!

    越活越觉得要补上的一课是:如果目前你是普通人的话,就大大方方地接受承认吧,一点都不丢人!别别扭了别人也别扭了自己。

    不要去装逼,假装拥有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追求目前不该有的奢侈和生活;

    更不要摆出一副精英姿态,假如你自诩精英而没有精英的内涵和本钱,简直是自己往脸上抹粪!

    不化妆生活,不妄自菲薄也不怨天尤人;

    不沉浸于自我感觉良好而把周围人弄尴尬了。

    才是真正地对自己好。

    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肉身杀出一条生路,求证出一个结果。

    如果平凡是必然的,也终究是没有遗憾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代人的平凡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pk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