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4日,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忍饥挨饿的农民,一个接着一个,神色紧张地在契约书上按下自己的红手印儿,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契约书
这18个人是为了吃饱饭,才无奈同意这份“生死状”。小岗村是当年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其实也不只是小岗村。新中国尽管已经成立几十年了,百姓普遍还是很穷。当时人均GDP只有微乎其微的381元。十几亿人当中,就足足有七亿多的贫困人口。亿万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吃饱饭。
改革的第一年,小岗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400元,是上一年的18倍。此后,中国迅速在农村地区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小岗村只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序曲。
同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举行了当今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中国开启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它意味着,这个经历了百年动荡的东方国家将以发展经济的方式重回到世界舞台。
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6万多元,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出口额世界第一……
尽管十几亿人已经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是,2018年是个不平静的年份:中美贸易战的话题甚嚣尘上,不料又出现房地产龙头万科的“活下去”,A股的暴跌……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还只是当下的缩影?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一个巨大的命运拷问着中国人。
黑天鹅在飞翔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一个较为艰难的时刻。今年3季度经济,一言以蔽之,供需双弱。总供给方面,3季度GDP同比增速是6.5%,创下十年以来的新低,并已接近全年GDP6.5%预期增长目标。
总需求同样不乐观,三驾马车,只有消费可圈可点,投资和出口都遭遇困境。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实现低位反弹。但需注意的是,剔除价格因素后,社消零售实际增速只有6.4%,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也非常低,只有5.7%,离历史低位5.5%一步之遥。
此外,汽车消费仍然持续低迷,增速滑坡,9月同比增速为-7.1%,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位。
这说明中国人买房加杠杆已经透支未来的购买力。实际上,2017年人们收入实际增速从2016年的6.3%大幅升至7.3%,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却从6.8%滑落至5.4%。
投资仍在探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3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5.4%,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3季度实际同比增速仅为-1.1%,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这种显著的背离,主要是因为地价大涨,令地产投资“虚胖”。
可喜的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了,3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8.7%,较1~8月上升1.2%。可以说,2017年工业利润增速创6年新高对今年的增长起到正面作用。
而净出口是-9.8%,仍是负增长。尽管出口形势短期未受贸易战影响,在贸易战2000亿美元的阴影下,9月出口同比增速14.5%,进口同比14.3%,贸易顺差316.9亿美元。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被进口所抵消。
虽然贸易战目前对经济影响不算太大,但是情绪影响很大。只要美国一提加关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美国甚至还表态称,如果中国不妥协,则自2019年起将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上调至25%,并考虑继续对剩下的267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切,让中国未来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不惑之年的困境
中国在变革路上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光景。这些年,它既波澜壮阔又混沌不清,充满了希望又令人焦虑,中国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大财富爆炸,也遭遇国内经济增速从9%陡降到6%左右的“新常态”。
如今,“新常态”的中国,困境又是来自何处?
经济增长方式的彷徨: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货币等要素投放推动经济增长,这种要素投放的模式已经到头,不可持续了,比如今年以来,房地产已经明显出现下跌趋势。这种历史根源来自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推出四万亿元计划,虽然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冲出低谷,但也造成国家靠投资来振兴经济的后遗症。自此之后,中国的产业转型一直难以成功。
市场结构性的不合理:一直以为,中国传统的支柱性产业有两个:制造业和房地产。现在制造业是产能严重过剩。而房地产业,过去一直保持20%的增长速度。
但房地产存在三大严重的问题:一是资产泡沫严重,空置的住房可供2.2亿人口居住;二是债务高企;三是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条很长,容易对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调适:中美贸易战使得国际形势紧张,与此同时,人民币与美元的币值竞争充满了火药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让世界对中国产生种种猜想。在这一纠结的背后,体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明天一定会更好
两百多年前,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东方雄狮,最好它永远不要醒来。”今天,这只东方雄狮早已苏醒,尽管迈出的每一步并不轻松,但正如国家副总理刘鹤说的,“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中国如何找到应对困境的出路呢?
一是央行需稳健。央行对内主要采取去杠杆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策略。目前经济的压力来自于持续的货币紧缩。过去货币超发严重,2008年4万亿导致产能过剩,而2015年的货币再度放宽加剧房地产泡沫。
从2017年开始,央行就进行金融去杠杆。广义货币M2增速从10%以上降至8%,包括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总资产增速从17%降至7%,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从5.22%升至6%,居民房贷利率从4.52%升至5.6%。正是因为这些紧缩性政策,所以使得中国经济的债务率开始企稳,地产泡沫逐渐得到了抑制。
而为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央行也不忘释放流动性。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此之外,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对外央行则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今年美国加息和美元升值,阿根廷汇率贬值了50%,利率上调至50%。而人民币今年以来虽然也在贬值,但是中国拥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我们的无风险利率出现了显著下降,比如说10年期国债利率从年初的4%降至3.6%,中美利率今年以来明显脱钩,这说明中国具备主动下调利率的能力。
二是财政要积极。国民经济要良性循环,就必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大幅减税降费,增加企业利润率,增加企业研发的能力和动力,这样未来中国经济才有希望真正走出经济下行的挑战。预计在2020年,国家将全面转向直接税,取消营业税和增值税、转向收入税和所得税,一年可减税6500亿。
美国之所以经济能长期繁荣,在于其经济的投资率虽然不高,但是其知识产权投资占GDP的比重超过4%。美国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搞研发,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平均的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均值的10倍,美国亚马逊公司去年投入200多亿美元做研发,是A股研发投入最多的中兴通讯的10多倍。所以,美国是靠着技术创新带来了长期经济繁荣,美国上市公司靠研发越做越大,苹果和亚马逊成长为市值1万亿美元左右的巨大企业。
三是全方位开放之下,全球配置资源。过去中国的开放市场是指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如今,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的是,一是开放中国市场给外国人,即建立市场准入和降低关税;二是中国资本走出去,即“一带一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形成了巨大的过剩资本,我们的资本要找出口。
四是结构调整,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刘鹤对此有过表述,即:“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
2018年的中国,经济真会转好吗?
《三体2》的结尾,罗辑和三体人的那段对话,也许就是答案:
“太阳快落下去,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