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杂想

作者: 付强_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18:42 被阅读0次

微信作协群里,编辑让去编辑部领这一期的杂志,还附上了本期的杂志目录。浏览了一眼,目录上的作者名字大都熟悉,或笔名或网名或真名,因为作者基本都在本作协群里。

杂志名叫《编钟》,随州本地的文学期刋,创刊于1980年。几十年了,真不容易啊。

如今,可能没有多少人看书了,我说的是纸质书,更没有多少人看杂志了。在哪里买书?在哪里买杂志?街上的书店早已消失了,车站和街头的报刊杂志亭也早已不复存在。

不胜感慨。

想当年,读书看报看杂志是那个时代的激情、浪漫和理想主义,是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是普罗大众的精神家园。

整个八十年代,20多岁的我经常出差,每次出门,总不忘往行李包里放一本耐读的书,就像如今出门不忘带手机一样。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会在火车站的报刊亭买一张当地的地图,再顺手买一张当地报纸或一本热门杂志。那时的火车站是城市最热闹的所在。

买杂志嫌贵就租。火车站附近一定会有租书摊,选厚厚的杂志租,厚的耐看。《十月》《收获》《钟山》《清明》《长城》《散文》《全国优秀中篇小说选》等等,我还会租《故事会》《少年文艺》甚至《儿童文学》,莫笑话我,打发碎片化的时间这类杂志就是短平快。

也就是在八十年代或稍后,我认识了刘心武、王蒙、张承志、史铁生、谌容、张贤亮、路遥、冯骥才、贾平凹、丛维熙、余华、苏童、陆文夫、韩少功、阎连科、储福金、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王朔、莫言、陈忠实、毕飞宇、叶兆言、刘震云等等一大批作家,其实在我记忆里打上文学烙印的,至今仍然还是这些人和后来一届届“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从所谓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再到改革文学,既有反思过去,又有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星空朗朗,河汉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那是一个年轻、真诚、单纯的时代,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的时代,于文学而言,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文人有风骨,学者有思想,文化有气质。那个时代的文学体现了海纳百川,不问来路,照单全收的风格,这无疑是长期封闭形成的文化饥渴所致。

那是一个真正有文学的时代,如今,已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往昔。

毋庸置疑,杂志期刊似乎正在渐渐走入历史,我知道这是时代的潮流,但我仍然深深怀念那有杂志可读的岁月。

相关文章

  • 《阅读人生(二)》

    说到杂志,真是我最初阅读中最重要的内容。杂志杂家,优势在杂,吃亏也在杂。大庆有个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搞创作...

  • 1976年的记忆

    今天翻开柜子,发现了几本1976年的锻压机械杂志。读来感概颇深,以前的杂志政治色彩浓厚,虽是机械杂志,但几乎每期杂...

  • 独立杂志相关

    2017 最佳独立杂志榜单出炉,没有独立精神,就没有好杂志 一些零碎的言论(持续更新) 独立杂志的精神分析 独立杂...

  • 杂想、杂写

    最近去参加书展,冲动的买了几本书,从来未有的追了回星,我参加了薛兆丰的签售会,买了本书让他签名。这种签售会...

  • 杂思杂想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有个好友在空间发了这首诗,说是修身养性,我当时觉得好玩,...

  • 杂看杂想

    今天在家里最后一天,看着年龄越来越大的父母,很不舍得离开家上班,每次都是这样,走的时候心里酸酸的,哎。。。“所谓父...

  • 杂思,杂想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年,一月,一天,一时,一分,一秒,会发生什么。一生会遇到不计其数的人,有家...

  • 杂想

    觉察到自己还处在对于生活中事情和画面有挑拣的层面上。不过也不必自责或者觉得其他什么!因为当下的我只适合这个面相。 ...

  • 杂想

    是不想睡还是睡不着,不想去纠结这个问题。想回家,回娘家,去爹那里。长大后总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似...

  • 杂想

    世界充斥着谎言,如果我不说谎,岂不是显得我是个傻逼。 隔壁老王又在用千篇一律的谎言忽悠一个新来的面试者。 最近公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志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ab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