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财经每天读书10分钟投资理财
《巴菲特之道》30分钟读完:最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

《巴菲特之道》30分钟读完:最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22:44 被阅读406次

    导读:

    本书不仅更精彩地描述了巴菲特60载栉风沐雨的投资之旅,还将其获取亿万财富的方法分解为12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的投资准则。作者将巴菲特的方法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了20世纪投资巨人们的主要观点,从格雷厄姆到菲利普·费雪、查理·芒格,更涉猎投资数学、投资心理学等范畴。新版再现了巴菲特做出重要投资决策的全过程,包括近两年的新案例,如收购亨氏食品、投资IBM,这些决策令其投资表现无可匹敌。彼得·林奇评价本书包含了一个成功投资家的思考与哲学,它提到的方法值得任何财务等级的人践行。

    第一章:前言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简单概况关键点:

    1、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关注股票价格

    2、要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投机

    3、评估投资企业四个方面12个准则

    4、保持理性投资,不要被情绪左右

    作者在美盛的培训活动中,一再强调优秀股票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低市盈率、低市净值、高分红,告诉我们也要避开市场热点,关注那些冷门高增长的股票。

    本书重点讲述了巴菲特一生的老师格雷厄姆,还介绍了其著名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关注企业的年报,并认真阅读。也告诉我们巴菲特所做的其实并没有超越普通人能力范围,他投资致胜准则包括:企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和市场准则。从这四个方面评估一支股票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另外,还告诉我们,要避免短期投机行为,而要长期持有你认为对的股票。

    第二章:五西格玛事件:世界上最伟大的的投资家

    2006年,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将自己财富的99%捐出用于社会慈善,并将其大多数捐给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他更有钱的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只留了一小部分给了自己3个儿女。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助。他不仅是最伟大的投资家也是最伟大的慈善家。

    本书讲述了他如何从100元投资起步,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和富豪历程。他生于1930年8月30日,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也是奥马哈巴菲特家族的第七代。他的父亲霍华德是当地有名的股票经纪人、银行家,后来还做过共和党的众议员。

    巴菲特从小着迷于数字,善于从数字总找到价值和发现规律,甚至在幼儿园时期就被称为“小计算机”,他的第一次投资是用自己卖口香糖和汽水赚来的25美分批发了6罐一包的可口可乐,然后拆散了以每罐5美分卖出,这让他第一次投资获得了20%的回报。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让他的童年也经历了艰难的生活,这也给了他想要变得非常富有的驱动力。

    10岁时,父亲带他来到了华尔街,还见到了当时高盛公司的合伙人,从此巴菲特与股票和投资结缘。

    11岁时,巴菲特投资了他的第一支股票。他用自己卖汽水和花生等买卖赚来的120美元购买了城市服务优先股。但该普票很快下跌探底,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票崩盘。在等待几个月之后,股票回到40美元/股,他卖出了股票赚钱了5美元。但是很快这只股票疯狂飙升到202美金/股,巴菲特为此懊恼不已。这让他少赚了492美元。但正是因为这痛苦的一课,让巴菲特学到了:耐心。

    12岁时,巴菲特随父亲搬到了华盛顿,随后他转行做起了送报纸的小生意,由于其天生的经商和投资投意识,到高中毕业时,他已经积累了9000美元的财富。。

    1950年,20岁的巴菲特从大学毕业回到奥马哈,开始学习股票分析,包括对其后来影响一生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然后巴菲特离开了奥马哈来到了纽约,参加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在那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教会了他懂得公司内在价值的重要性。在股票分析鼻祖格雷厄姆的教导下,巴菲特学到了很多股票分析的知识。最终巴菲特脱颖而出,在20个学生总以A+成绩毕业。要知道这是格雷厄姆从教22年第一次给的A+。

    毕业后,巴菲特返回奥马哈加入了父亲的证券经纪公司。在那里巴菲特开始通过学习的知识施展拳脚。1954年,他的老师格雷厄姆让其加入自己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前往了纽约。

    在40年代股票投机行为盛行的年代,是格雷厄姆第一个证明了通过可靠的理论分析可以挑选好股票。在此之前,他们股票投资就像赌博一样。

    1956年,在纽约待了两年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解散,61岁的格雷厄姆决定退休。巴菲特再一次回到家乡奥马哈,通过这些年积累的投资知识,他成立了一家投资合伙公司,并投资100美元以一般合伙人身份加入。并承诺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6%将收入归为公司,以上的部分巴菲特分成25%。巴菲特告诉合伙人,他的目标是每年战胜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并且确立了自己投资是基于价值,而不是市场热点。他严格执行了格雷厄姆的标准,选择被低估的股票。在巴菲特合伙公司起航之后的第一个5年里。他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合伙企业获得了181%的回报,超出了道琼斯指数35个百分点。

    之后巴菲特声名鹊起,成立了越来越多的合伙企业。之后,巴菲特做出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运通公司因丑闻事件股价一度下跌超过50%。巴菲特在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当一支优质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果断出击。这时,他用了公司25%的资金13000万美元购买了运通股票,在随后两年内,运通公司股票上涨了3倍,这让巴菲特这次投资赚了2000万美元以上。

    60年代,可谓是巴菲特人生的拐点的10年,1965年他投资并控股了一家新英格兰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57-1966年,合伙人企业累计回报1156%。他逐渐从一个投资家变成了企业家巴菲特。

    在1969年,巴菲特发现市场高度投机,投资机会稀缺,他决定解散合伙投资企业。巴菲特将自己的资金转成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巴菲特从100美元的投资,经过12年之后,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2500万美元。这让他足以控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金盆洗手时,其实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1967年巴菲特控制的伯克希尔收购了当地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国民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这两家公司成为了巴菲特的投资工具,之后他又收购了一系列的保险公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盖可保险公司。1991年,伯克希尔入股50%,1994年增持至51%,最后全额收购了这家保险公司,但巴菲特并未止步,1998年,他诉资160亿美金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投资。

    巴菲特本人外表并不起眼,像个老爷爷,而不是富豪和大老板。为人亲和、简单、直爽、诚实、机智且干练。他喜欢单纯,厌恶繁琐,这在他的投资理念中非常重要。以至于直到今天伯克希尔公司只有三个部门:保险业务、资本密集型业务和制造服务零售业务。

    自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来,公司的账面价值从每股19美元增长到114214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增长率为9.4%。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投资专家们对是否存在市场有效理论一直争论不休,巴菲特这样持续打败市场指数的案例说明,市场有效理论是存在缺陷的。理论家们认为巴菲特这样的案例只是非常罕见的个例而已,没有人能重演他的投资业绩。但巴菲特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超越任何人的能力范围,我感觉我做投资和我做管理没有什么两样,根本不必为得到超凡的结果刻意去做什么超凡的事情。

    第三章:巴菲特的教育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源于三个非凡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查理.芒格。有人说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全部抄袭了格雷厄姆,巴菲特是他的学生、员工、合作者和同行者。是格雷厄姆塑造和训练了巴菲特的心智。

    格雷厄姆

    被认为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1914年20岁的格雷厄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和拉丁语,并在数学和哲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1926年,他和纽曼成为投资合伙企业,就是后来雇佣巴菲特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经历了数次金融危机,直到1656年解散。

    他出版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对金融和投资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格雷厄姆和多德花了4年时间完成了《证券分析》,一经面试即引起了轰动。本书本质是阐明,一个建立在合理价格基础之上的、精挑细选的、多元化的普通投资组合,可以是一个健康的投资。格雷厄姆加持一个证券被认为投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定程度上的本金安全和满意的回拨率。根据他的定义,一个人如果基于正确逻辑进行了财务分析,遵循本金安全原则和选择合理的回报率,他就是投资者而非投机者。在明确了投资和投机之后,他提出了投资普通股票的方法论:安全边际。其思想来源于1929年的大崩溃。

    按照这种方法,对于公司未来成长充满信心的投资者如果将股票纳入组合,可以考虑两种情况:

    1、在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

    2、即便在大势并不便宜的情况下,购买哪些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

    无论哪种情况,安全边际都被考虑之中。格雷厄姆也简化了正确投资的概念为安全边际,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投资。

    建立债券的安全边际概念不难,比如,看一家公司过去五年的运营历史,发现他的年度利润5被于债券的利息,那么该公司的债券就具有可靠的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衡量股票安全边际的计算方法,来源于债券投资。

    债券的安全边际是指,公司过去几年连续保持税前利润超过应付利息费用的5倍以上,多出应付利息费用的盈利部分,就形成了安全边际,即使公司未来盈利出现下降,也可以保障债券投资人的安全,照样能够还本付息。

    格雷厄姆认为,经过修正后,债券的安全边际概念同样可以运用到股票投资上。正常情况下,普通股投资的安全边际是指未来预期盈利能力大大超过债券利率水平。比如根据每股收益除以当前股价计算的投资收益率是9%,而债券利率是4%,那么股票投资人就拥有5个百分点的安全边际。

    当然,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这让他推导出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的利润,乘以合适的资本化系数。这个资本化系数、或者乘数、受到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分红政策和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但是计算公司的未来前期并不容易,所以他相信三种情况下,安全边际理论仍然能够运用:

    1、稳定的证券类型,例如债券和优先股;

    2、在进行比较的分析中;

    2、那些价格与内在价值差异巨大的股票。

    最初的内在价值就是公司的账面价值或者说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净值。但后来的计算方式更为复杂,但是格雷厄姆认为这并不重要,一个大致的估值,相对于市场价格,已经足够测量安全边际。

    另外关于安全边际有两个投资原则:

    1、低于公司净资产2/3的价格买入公司;

    2、专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

    格雷厄姆也多次修订其投资策略,在第五版的《证券分析》中,格雷厄姆买入股票的标准是:一个十年市盈率乘数,股价是前期高点的一半,已经当然是净资产价值。

    菲利普.费雪

    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毕业,在格雷厄姆写作《证券分析》时,他正在开始他的投资顾问工作。1931年创办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这时正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萧条时期。

    费雪的投资理念中,那些拥有超出平均水平潜力的公司,并且拥有能干的管理层的公司称之为卓越的公司。另外,费雪评估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还看其未来盈利是否要依靠新增投资,一家高利润率的公司应该具有内生性产生的现金流,这些资金能够维持公司的成长,而无需稀释股东的权益。对于管理层,他会考虑管理层的深度,忠诚度非常重要,从管理层面对困难的态度,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变现。最后,费雪还会考虑公司的独特之处,与同行相比,公司有何不同,他觉得仅仅阅读财报是不足以做投资判断的。总之费雪认为了解公司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投资组合上,他的投资组合一般少于10家公司,其中3,4家公司会占到75%的比例。

    查理.芒格

    跟巴菲特一样出生于奥马哈市。父亲是一名律师,爷爷是联邦法官。早年一直经营着一个不错的律师事务所,和巴菲特相识于1959年,他们都喜欢研究股票,在巴菲特的鼓励下,于1962年组建了一个投资合伙企业,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们都是寻找有价值的公司进行投资。1978年,芒格成为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一直到今天。

    金融知识和律师背景的芒格,他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所不同。与巴菲特严格执行格雷厄姆的寻找被低估的股票不同,芒格更像是费雪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和芒格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对商业的通用性原则都有坚定的信念,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后,巴菲特成为其投资理念的代言人,他已经成为价值投资的代名词。但巴菲特在其投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演变,他曾说,使用格雷厄姆的方法能获利的最后时间是在1973-1974年的大熊市底部。所以他后来也结合了费雪的投资理念,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层进行考察来判断投资价值。

    在格雷厄姆那里,巴菲特学到了独立思考。可以说格雷厄姆是一个数据分析师,强调可测量的数值,比如固定资产和当前盈利能力等,当费雪可以说是一名质量分析师,他强调那些他认为能提高公司价值的因素,比如公司前景,管理层的能力等。当然巴菲特也是他们投资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四章:购买企业的12坚定准则

    巴菲特的投资准则分为4大类。

    一:企业准则:

    1、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2、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3、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二:管理准则:

    1、管理层是否合理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三:财务准则:

    1、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2、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3、寻找具有高利润的企业

    4、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四:市场准则:

    1、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2、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对于企业准则,巴菲特认为投资成功并不是靠你懂多少,而是你认清自己懂多少。也就是在你能力范围内投资。

    对于管理准则,巴菲特给予的最高评价,是管理层像公司的主人一样行为和思考,负责、坦诚能抗拒惯性驱使是管理层的重要品质。

    对于财务准则,巴菲特更看重5年的平均表现,不太看重单年度的表现。

    对于市场准则,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的行为是被价格和价值差决定的,理性投资也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什么是企业价值,另外,对于企业价值,能否以较大的折扣价格买入。关于公司价值,一些分析师喜欢用市盈率、市净值和分红率等来评估。但巴菲特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决定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变量:现金流和合适的贴现率。

    第五章:普通股投资的9个案例

    其中讲到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9个典型投资案例分析,并且每个案例按照上章所讲的4个方面12个投资准则进行了分析,我挑选其中可口可乐的案例简述。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可口可乐股价一度跌倒高价时的25%。这时巴菲特开始偷偷买入。可口可乐总裁唐纳德发现了有巨量的公司买入时,致电巴菲特才确认此事。

    1989年春天,巴克希尔公司已经购买了10.2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占可口可乐股本的7%。对于这家卖汽水的百年老店,巴菲特的出价是5倍市净值和超过15倍的市盈率,均较低市场有溢价。华尔街分析师们都没有太看懂这里面究竟巴菲特怎么想的。

    准则:简单易懂

    可口可乐公司的业务相当简单,购买原材料,生产配方,卖给装瓶商,分销给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可口可乐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销售500多种汽水,其中15个品牌估值超过10亿美金。

    准则:持续的经营历史

    1886年创立的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任然销售着几乎一样的饮料,巴菲特说:很难找到一个公司能与可口可乐相比较,有数十年的销售不变的产品。

    准则:良好的长期前景

    1980年,唐纳德成为公司总裁,变化开始产生。可以说管理层的变化,让巴菲特看到了预期更好的长期前景。

    准则:利润率

    1980年,可口可乐的税前利润低至12.9%。连续5年下跌。1988年,巴菲特开始持有后,利润率已经攀升至19%。

    准则:净资产收益率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达到了31%。在1980年之后的连续7年里,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以19.3%的年复利速度成长,在此期间,它的留存每一美元产生了4.66美元的市场价值。

    准则:坦诚

    戈伊苏埃塔承诺,保证和提升股东的投资,同时还必须战胜通货膨胀,为达到这个目标,可口可乐公司提升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一边提高分红数量,一边降低分红率。管理层的目标也变得非常清晰,将股东利益最大化。

    准则:理性

    当净现金流上升后,1984年开始公司回购公司的股票,这当然是理性的行为。

    准则:股东盈余

    1973年,可口可乐的股东盈余是1.52亿美元。1980年是2.62亿美元,到1988年上升为8.28亿美元。成长率会年复利17.8%。

    准则:抗拒惯性驱使

    戈伊苏埃塔接手公司之后,将公司回归主营核心业务,这是公司抗拒惯性驱使的一个有力说明。

    准则:确定价值

    1988年,公司的PE是15倍,股价是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平均高出30%和50%。但巴菲特认为,股票的价格说明不了价值,公司的价值和其他公司一样,取决于未来公司的存续期内,所有预期股东盈余的折现。

    准则: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

    1988年,公司的股票大约10美元,随后巴菲特以10.23美元买入,总成本为10.96美元/股。看似买高了,但是巴菲特认为,最好的生意就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的公司。在他买入10年后,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从258亿增长到1430亿。公司的每1美元利润赚钱的市值是7.20美元之高。

    第六章: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学

    众所周知,决定买哪些股票只是故事的一半,另外一半是投资组合的持续管理。巴菲特对管理投资组合的三个重要方法:

    1:他构建长期成长的投资组合的方法

    2:他判断投资组合进展的测量方式

    3:他在面临过山车般行情考验时控制情绪的方法

    巴菲特持股集中且有限,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投资组合的管理难度。一般投资经理通过主动管理和指数投资策略来进行组合投资,这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多元化降低风险。巴菲特认为,指数型投资更有利,同时,巴菲特还支持了第三种可替代的、不同的主动策略,这个办法就是:集中投资。

    这个投资理念更大的部分来自于费雪的投资理念,他总是宁愿持有少数自己认为非常优秀的公司。通常3-5个股票占了75%的仓位。

    数学为集中投资提供了理由:凯利优化模型。集中投资与广泛持股、高频交易的方式完全不同,巴菲特是无视市场短期波动方面的专家。芒格总结,他只需要持有3只股票就足以应付股票的波动。

    按照凯利优化公司:2p-1=x,这里2乘以赢面的概率p,减去1等于你投资比例x。

    比如在赌博中:你打败庄家的概率为55%,你就应该押上10%的筹码,如果是70%,你就应该押上40%的筹码以获取赢面的最大化,这样如果你知道赢面是100%。你就应该全部资金押上。这个公式对于股票投资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你还要关注几件事情:

    1、计算概率,对于长期而言,这只股票是否能跑赢大盘。

    2、等待最佳股价出现。

    3、根据市场最新信息及时作出调整。

    4、决定投资数量。

    就像1988年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一样,一旦看准时间,就加大投入。

    格雷厄姆也是集中投资专家,同样对于经济学有着卓越贡献的凯恩斯也说过:一个人如果将投资分散于自己不太了解的企业上,或者毫无根据的盲目自信上,并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风险,这种认识绝对是错误的。一个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时间里,我个人认为我只能对2-3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信和把握。凯恩斯的投资原则包括:

    1、投资于经过认真挑选的对象。

    2、坚定地持有选定之后的组合。

    3、保持投资组合平衡性。

    高频率的换手率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加剧了投机心理,导致整个市场波动恶化。

    第七章:投资心理学

    前面讲到,在巴菲特第一次投资中,学会了耐心的价值,同时还学到了情绪的影响。在市场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自己是非理性的。投资者往往忽视自己的错误决定。近些年,人们常常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称为行为金融学。

    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故事,而是自己。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你将无法获利。

    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不被迫售出股票,也不会天天关系股市行情。为了说明这一点。格雷厄姆创造了一个角色:市场先生。如果你拥有的这个企业业务很稳定,但是市场先生情绪不稳定,为了避开情绪旋风,我们必须熟悉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寻求的是通过心理学理论的使用,解释市场低效的一种调查研究,来解释人们思维中的非理性因素。

    1、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合力导致市场有很大的影响。这包括市场投资人和基金经理。

    2、过度反应偏差:

    人们对于一些偶然事件赋予了太多的关注,并认为自己捕捉到了一个新趋势。

    3、损失厌恶: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情绪要两倍于获得的成就感。换言之,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盈利的喜悦。对于一个50:50的游戏中,即使赔率一样,人们也不会去冒险。

    4、心理账户:

    我们如何决定投资、如何选择管理这些投资,与我们看待本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心理账户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不愿意卖出自己持有的烂股票。因为自己认为,只要没有卖出,账面的损失就仅仅是账面而已。

    5、短视损失厌恶:

    通过分析历史投资者发现,长期投资注意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的93%的月份并无回报。这让我们明白,看投资结果过于频繁,会导致我们抓不住7%的机会。

    6、旅鼠效应:

    这是一个从众行为导致的心理学陷阱。这个心理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从众。巴菲特对于风险和多元化的看法,巴菲特认为股价下跌是降低风险的一种表现,他认为投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真正的关键来自于企业价值的风险,而不是股票的走势。巴菲特认为,如果你今天买了股票,明天就想卖掉,那么你的风险很大,如果是10年之后再卖掉,那么你就没什么风险。

    同时,巴菲特认为多元化是自己无知的保护伞,应该坚持集中持股的理念。

    另外,巴菲特还表示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一个核心观点是:没有证据表明,所有投资者都会分析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

    因为情绪比理性更加有力,所以恐惧和贪婪会推动股价走高或者低于内在价值。在巴菲特和芒格之外,直到最近,主流投资界才开始认真对待金融和心理学的交互问题。当涉及到投资,情绪变得非常真实,它影响人们的行为,最终影响股价。

    第八章:耐心的价值

    时间和耐心是投资者两个强大的武器,长期对冲策略的投资比短期对冲策略的投资成本更高,所以回报也更高。如果股票是短期投资工具,那么在短时间内获利,投机者的成本很低,并且风险很小,但是回报也很少。所以为了提高回报,我们必须加大投资成本(投入资本的时间)。

    作者计算了1970-2012年期间,为1年,3年,5年的回报情况,在这43年中,以1年为期,标普500指数的成长股公司平均1.8%的公司股价翻番或者说有9家公司股价翻番;以3年为期,有77家公司股票翻番;以5年为期,有150家股票翻番。当然,要获得最大的回报,我们就应该购买并持有股票。这相当于14.9%的年复利回报率。

    而且研究发现,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通常出现在持股3年之后。毫无疑问,由于换手率超过100%,绝大多数人于此无缘。

    理性是一种信念,是人们的意见或者行为应该基于理由,知识,而不是情绪的反应。理性不等同于智力,聪明人也可能干蠢事。心理学认为,有两个原因操作理性的缺失,一个是处理问题;另外一个是内容问题。人类是懒惰的思考者,当解决问题时,他们选择容易的方式,但是,他们的解决方案经常不合逻辑。

    多年来,心理学家将人类是思维模式分为:系统1和系统2,即直觉和理智。直觉产生快速和关联认知,理智则被描述为慢速和规则支配认知。2011年,诺贝尔获得者丹尼尔.卡尔曼写了本非常著名的书《思考,快与慢》,详细阐述了系统1和系统2的观点。华尔街的很多决策都属于系统1的思维,靠直觉,但是投资应该要调动我们的系统2,理性、理智地去思考和分析。

    另外,理性的缺失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系统2中缺少足够的内容。心理学家称之为:心智工具间隙。

    经管很多研究证明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重要一环。20世纪60年代,纽交所的年化换手率为10%以下,到今天,这个比率超过了300%,但是,对市场和参与者都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影响,随时交易量的增加和交易频率的增加。因为市场充斥着投机者,所以导致了市场的剧烈震荡,不过,巴菲特采用了不同的游戏玩法,其中耐心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规则。

    时间和耐心是硬币的两面,这就是巴菲特的精华。

    第九章: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两个简单的证据:跑赢大盘,而且是长时间。

    巴菲特管理资金时间跨度长达60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段。1956-1969年,管理投资合伙公司;1965-现在,管理伯克希尔公司。抛开早期的合伙公司看,在伯克希尔时期,巴菲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愧于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称号。

    1965年-2012年,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至114214美元,年回报率达到了19.7%。从这些长期超级表现的数据看,巴克希尔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巴菲特从奥马哈起步,从小立志成为富有的人,但成就远远超过了年前时目标的他,生活中确实非常简单的老人。任然住着1958年奥马哈的老房子,开着老款的美国车,喜欢吉士汉堡。在数十年投资生涯期间,巴菲特经历了数不清的市场动荡和股市崩盘,却依然保持盈利。

    管理咨询顾问们相信成功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1、行为优势

    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投资并不需要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然后就是等待时间和耐心的考验。

    2、分析优势

    与大多数经纪人分析股票的走势、数据不同,巴菲特专注于:如何估值企业,如何对待股价。巴菲特通常买了股票之后,即便股市关闭一两年,他也不担心。

    3、组织优势

    伯克希尔公司成功基于三个支柱:

    首先,各子公司的大量现金流。

    其次,巴菲特将资金再投资。

    最后,去中心化,每个子公司有独立的管理团队。

    这可以让巴菲特100%精力专注于资本配置的工作。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从100美元起步能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与那些和你拥有同样财富资源的人比较,你肯定比他们干的好。我们第一步就是要认真挑选一家公司,然后长期持有。这其中我们需要看。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等等因素。

    关于管理准则,你无需盯着市场走势,取而代之是你需要关注你的现金,密切关注管理层的行为,关注他们是否坦诚和能否抵抗惯性的驱使。

    同样对于财务准则和市场准则我们也需要认真分析。

    我们知道巴菲特一直不断寻找模式,但大多数投资者在寻找短期投资的模式,巴菲特认为,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要比分析人心要容易得多。

    在巴菲特职业生涯中,他尝试了不同的投资方法,年轻时研究K线图,受教育格雷厄姆,学会了证券分析,得益于费雪的投资策略;他有幸与查理.芒格成为合作伙伴,将其所学付诸实践。在其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无数起起伏伏。他发现投资策略与人性相一致,他说:我们的态度就是,让我们的个性与我们希望的生活方式相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菲特之道》30分钟读完:最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gn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