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叨的是四川自贡,一座有着2000年产盐史的县城,当然现在我们该称呼为市了,秦汉时期,今天自贡地区分为富顺和荣县两部分,分属犍为郡江阳县、南安县。
东汉汉章帝的时候,由于当地的富世、大公两座盐井,能产大量优质盐,引起了汉章帝的重视,开始派遣专属官员管理,并扩大生产规模,富世、大公也因此成了西南地区,主要的供盐地。
北周武帝统治时期,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井盐,宇文邕在当地置县,取名富世,明朝的时候,富世县更名富顺县,随着当地产盐规模的扩张,还在大公井新设了县,取名荣县,至此四川形成了荣县、富世县,两县产盐的格局。
同时问题也来了,为啥身处内陆,远离海洋的四川,会有产盐巴,小袁翻阅相关资料,大致得到如此答案,四川盆地在远古时期,是一个类似于今天地中海的存在。
后来顺着板块运动,四川变越来越封闭,完全与外海隔绝,再也无法与外海做“交流”,只能独自慢慢蒸发,由于蒸发不全面,四川虽大部分变成了陆地,但也有部分地区形成了盐湖。
再后来,山地运动,盐湖被掩埋,变成地下“盐河”,而当年盐湖大致方位,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四川自贡。
因为人体缺盐,就会感到疲乏无力,所以盐在古代一直是一种紧俏的生活必须品,长期直接官府受管控,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都是西部吃井盐,东部吃淮盐。
但也得益于四川崎岖的地形,四川是历朝历代最听中央话的区域,要是四川乱了,天下都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近代的时候,自贡的盐巴两次救了中国,救了中央政府。
第一次是在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当时太平军横扫江南,清廷无法控制东部供盐的江淮地区,整个中国东部陷入盐荒,危机时刻,四川的井盐临危受命,补位而上,才缓解了危机,使满清朝廷多活了几年。
而第二次则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 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东部大半河山沦陷,其中也包括江淮供盐区,中国依仗的西南的复杂地形,苦苦支撑着。
而作为体力消耗的必需品,盐巴在这个时候显的极为重要,打仗总不能没有力气,那段时间里,四川的井盐一直都是军需特供,维持着大量抗日勇士的战斗力。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荣县、富世县的产盐格局被打破,为了更加高效的供应前线将士,以当时产盐最高的自流井和贡井合称,建立行政区自贡,专项管理,自贡一词也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袁载誉)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