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下塘街17号王宅是昆山市的历史保护建筑,我经过时看到门楣上有一块木牌,上书:马若特泥禅坊。
我不知道马若特是谁,还以为是个外国人。正好奇间,门口的检票女士说可以进来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12ee3537fac036f5.jpg)
对门口就是一个拉二胡的泥人,涂青铜色,造型夸张,神态飞扬。一个农村大男人,只穿一条大棉裤,赤膊,赤足,张开大嘴唱歌,双手作大幅度拉琴状,肆无忌惮,十二分地投入。作品名《大地之歌》,作者:马若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dc9e9bdebb98411f.jpg)
《大地之歌》后面的木板上,看到泥禅坊的介绍,才知道马若特是河北曲阳人,著名的泥塑艺术家,用黄泥塑造人物形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问检票员,马若特怎么会到锦溪开这个泥禅坊呢?检票员告诉我,马若特有个朋友是锦溪人。锦溪是博物馆之乡,有意引进马若特泥塑,马先生乐意到锦溪宣传他的作品。
《大地之歌》是马若特泥塑人物的典型,人物神韵十足,就是自然、自由和自在,自然是天真未凿、不做作;自由是随心所欲,不拘束;自在是自得其乐,不怨尤。人达到这个境界,他的精神从必然王国升华到了自由王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ea8a63286bc4937a.jpg)
泥禅坊的泥塑作品,大多是小件,不到一米高,有的只有几十公分。有神韵的作品,小件也会有大境界,不必动辄几十米高。《同一首歌》和《小合唱》两件作品,都是以小孩子唱歌为题材,三四十公分高的几个七八岁的男孩女孩唱得多少投入啊,好像在仰天长啸,但又稚气未脱,皮肤光滑细嫩如婴儿,女孩子两条粗大的辫子搁在胸前。他们天真和无拘无束得令人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19b79e9725e2adbf.jpg)
作品中表现山区老年人的占了很大部分。《信息时代》是一对老夫妻凑在一起看手机;《老伴系列(二)》老两口坐在一起晒太阳;《抽烟》是老人一个在抽纸烟,《牧》是一个穿羊皮袄的老人赶一群绵羊……这些老人在做不同的事,但都自由自在,憨态犹如孩童,他们不在乎穿什么衣戴什么帽,反正一直穿什么就穿什么,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脸上的笑容好似酒后微醺,眼晴似张未张,皮肤色如黄土,粗糙多皺,身体倦缩在一起时,犹如一堆黄土。有人说,多少年来,曲阳那边的农民就是这样的,他们由生俱来就有一副乐天安命,随遇而安,“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派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c2f7a4982fe29e5f.jpg)
还有一类作品,作者起的名字提示了他们的社会价值,《脊梁系列(五)》,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右手柱着一根粗壮的木杠棒,显然他是一个正在干重活的人,他是山野里繁重的体力劳动者,劈山开路,耕荒种地……他赤膊,露出土黄色的健壮的肌肉,一条大棉裤,用绳子绑在腰间,由于常年赤足干活,脚指粗壮而分开,站着犹如一座小土山。他表情淡然,一副无所谓的神态。他有着那些老人一脉相承的穿着打扮和表情。脊梁是他的担当,淡然是他的本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51803/2d4d0fb77e5f0ca4.jpg)
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把生命注入泥人,从此有了人最初的模样。马若特把神韵注入从农村大地上取来的一团泥巴,为乡亲塑形,为农民立传。不管现代之风刮进山村乡里后,人们会有怎样的变化,那一段时间的农民就是这样的,天真自然,憨态可掬,无拘无束,善良可亲,愁少而坦然,生活贫而有精气神。
2023年11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