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总之当时我还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那天我坐在学校的半圆形餐厅吃午饭,一同就餐的室友坐在桌子对面。他仰起脖子喝了口芬达,搁下杯子,打完嗝,慢悠悠地对我说:“你啊,心机重得很,外表看上去倒是很单纯。”
我妄自揣测,大多数人年轻时代都会度过一段崇拜反派的时光。自然,这种反派不是那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的跳梁小丑,而是像《失乐园》里的撒旦,《君主论》中的瓦伦提诺这种计谋多端,意志坚强的狠脚色。人总是话听一半,偏爱记住那些合乎自己心意的评论,我当时喜欢的其实是他的前半句。假如有人说你心机重,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庆幸,那就是他没拿你当傻子。
到了高中,我有一些莫名奇妙的遭遇。常有并不熟识的同学,在某一天忽然凑过来跟我谈话,倾吐他们内心隐秘的痛楚。我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我,这时我想起初中室友的月旦评,我才意识到,大概是后半句在起作用。或许我看起来像个树洞一样忠厚老实,不会把他们的秘密发在校报上四处传阅,所以他们愿意找上我吧。这让我一度认为自己可以靠心理咨询养活自己。
有一位同学,后来成了我的朋友,我爸我妈的干儿子。他的母亲给他生下一个弟弟后撒手人寰,父亲是个精明能干的乡镇企业家,颇有手腕,在市里置了几处房产,老实说比我这样的小城居民过得强多了。他这样多金的壮年男子,当然少不了女人,我同学也就先后有了两个后妈。后妈二号嫁进他们家门,出于我们在宫斗剧里经常见到的理由,多番劝说之下,终于安排丈夫把首任夫人的小儿子送给了别人。我同学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等到长大,已经不知道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弟弟了。基于我们在宫斗剧里学习到的经验,一不做二不休,后妈二号会继续努力,消除前前任的影响,为自己的亲生孩子铺开一条坦途,代价是把我同学这样的杂草碎石清理干净。
有一个女孩,那是我同学的朋友。她母亲生了很严重的肺病,在北京住院,父亲丢下几千块钱之后再没有出现。儿子,也就是这女孩的哥哥,搬来两箱饼干之后,也学他父亲的榜样消失不见了。女孩自己创业,事务繁剧,单位医院两头跑,辛苦至极。可不做事就没有钱,不去医院就得让母亲一个人躺医院病床上。她还没神经失常到要依靠家里那两个男性巨婴:老爹算是有出息的,眼不见为净,也添不到什么麻烦。哥哥身上没一个子儿,只有武力比较优胜——殴打妹妹的时候。
还有一个同学,跟着妈妈一起信天主教。她母亲十分虔诚,还拿了神学学位。我对天主教教理没有研究,不知道“恒久忍耐”是否包括忍耐丈夫的家庭暴力。同学说母亲很爱丈夫,我不知道丈夫是否也爱妻子,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怎么疼惜女儿。同学的爸爸对殴打行为有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执迷,可能他把攻击未成年女孩当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同学记得最清楚的一幕是有一天,她的父亲勃然大怒,将她一把推到墙上,照脸上抽击。这个同学是我见过的最活泼,最爱开玩笑的女孩。那天她讲完这些,问我说:“你见我哭过吗?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伊凡有只小本子,记录了各种残忍的暴行。我读到之后,很好奇这些事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到的,还是他自己编的。木心说耶稣基督的袍子是雪白无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袍子就是灰色的。陀翁同情基督信仰,他阴暗的笔触背后,其实蕴蓄着正教教堂的光彩。他长于表现残忍和扭曲,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我们所寄身的——如《使徒行传》所说——本身就是"弯曲的世代"。希图对现实有所描画,就不得不写下这类污浊、阴森的东西。
自然,这种悲观的论调立时会遭到反击。世间不是明明还有重义轻生,大爱无疆的人在么?难道你从来不看《感动中国》?是啊,这些我都明白,可我总是相信,只要你肯真正去了解他,他心底的暗潮就会喷涌出来。沃伦说“认识复杂就是智慧的开端”的时候,不是教导人避免对人性下论断,而是说即便好人也是在和自己身上的罪作战,而且并不总是能赢。
网友评论